栏目列表
教学随笔(陆杨)
发布时间:2016-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杨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陆杨

    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却意外的经历一场心灵之旅。一个平凡的老师,用爱与智慧改变了似乎注定平凡一生的学生。他强调了知识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他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从而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目标,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让他们受用一辈子。

    现代的社会中,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已不及从前,很多孩子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他们更倾注于具有现代气息的改编书本的漫画、动画、电视、电影等,却不愿手捧一本原著慢慢享受。在学校,我们也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指导。语文教师的培养孩子的所有阅读工作也是也是在为考试的作文,阅读理解服务。试想一下,在这样阅读环境,学习环境下的孩子该如何乐于阅读,爱上书本。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一、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阅读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的成绩单上的分数显示我们的进步,要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因为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也就是有阅读的兴趣。我们老师们总是在用孩子的作文能力,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来给孩子们拷上不善阅读,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的枷锁。雷夫老师在班上做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雷夫老师设计了一份爱好阅读的调查问卷,只用填是或者否,问卷内容是这样的。

1.你是否曾经因为老师教的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的时候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否曾经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经在睡觉的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凡事以上3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会一辈子喜欢看书,这张问卷让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哈哈大笑。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对这些书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因为他们喜欢阅读,这些书籍符合他们的的阅读年龄,他们选择了自己喜好的阅读内容。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刻意的去强求阅读的内容,这样不但会减弱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只要孩子喜爱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就不能一票否却他不会读,他不喜欢阅读。

二、指导孩子阅读

在孩子喜欢阅读的基础上,要给与孩子引导,推荐,这不是说家长和教师要强迫孩子阅读一些与年龄段不相符合的书籍,或者是所谓的优选之作,相反,我们应该带着鼓励和分享的心情去推荐给孩子,推荐的这些书籍一定是要适合他们年龄,在这基础上再去扩选读物。例如孩子如果在课堂上学习了《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并且对童话十分的感兴趣,那么我们老师为何不趁着这种阅读的热度,推荐几本适合他们的童话选呢?《爱丽丝梦游仙境》《格列夫游记》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通过阅读不同形式的内容的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观念,踏上更远更宽广的大道远行。

就此看来,身为学生的教师,自己也应该阅读不同种类的图书,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才能更加了解学生阅读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教师在选择的书籍上一定要精挑细选,作品除了符合学生学情,年龄,还要具有代表性,广为流传性。

三、阅读也应该因材施教

    我们不难发现,在阅读一些语句难度较大的图书时,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读书能力上是跟不上其他孩子的,为了这些孩子我们不能把阅读的难度降低,如果这样则会让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停下来等其他人跟上,倍感无聊。为了这些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较逊色的孩子们,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成就感,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的时候要给他们因材施教。课前要将教材的意思解释给这些学生,让落后的学生的跟上进度,事先帮助学生提前阅读,让他们赢在起跑点上。在课上,要挑选一些简单的段落让这些学生阅读。在课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一下阅读的心得,谈谈自己说获得成果。

四、读后交流,分享心得

在阅读一本好书之后,如果仅仅是读完过去了,写完心得了,那么阅读也就白费了。阅读后的交流才是最宝贵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一个小小的茶话会,一起交流在书中获取的观点。在交流时,孩子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读的语言转换成了自己的语言,并且将自己的个人观点融合在一起,学会了借鉴,学会了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读书交流,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不同读者心中的想法,也是对作品的不同角度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怎么不会让孩子们在书中受益匪浅呢?

我一直记得,雷夫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的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用他们学会了多少字、看了多少本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成果。真正的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希望我们和孩子都能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应该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希望我们的民族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