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
——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李慧东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相信读者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能丰润干涸的心田,又能缓解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这本书刷新了我对课堂的认识。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思考过课堂和我的生命,我的生活的关系,可能和大多数老师一样,仅停留在课堂是课堂,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娱乐是娱乐。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课堂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止于做学问,教书育人亦如是。读完李政涛老师的教育论著《活在课堂里》,这种感受愈发强烈。书中以“理想的课堂”为目标,围绕着课堂教学,从专注设计、接纳传统、比较特色、深研科学、直面未来及鼓励教师发展这六个视角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的真知灼见。颇感欣喜的是作者好似我肚里的“蛔虫”,深知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困惑在哪,同时,所给出的解答或印证了我的内心所想,或鼓励我重新审视,理性反思,敢于试错,积极实践。
譬如,现如今教育专家们的教学思想理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个人感觉其中一部分带给一线教师的困扰似乎大于成效。是不是朝前创新就是进步与自信,而回首反思就意味着落后与愧怍呢?“大道至简”的古训,启示我们简明有效的教法才是助力学生进步成长的最优解。而其中不少即是经过了几代人实践形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传统。对此,作者认为理应放下偏见,主动去理解这样的课堂传统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并尝试将之与我们的教学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合理有效的教法。的确,时代不同,学情、生情有别,一成不变去“照搬照抄”课堂传统自然不行,但在与现实课堂的对接中去实现契合与优化,依旧能于求索的脚步中见其华光,同时与创新的教学理念亦可相辅相成。
又如,书中提到一个普遍存在的观念,即近年来兴起的在线教学效果明显不如线下教学,对此我亦有所感。之所以从古至今学校、课堂常在,从传统的口传心授到现代教学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面对面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师生间更好地沟通,形成教师预设施教、学生生成反馈、教师调整引导的过程,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内化知识。而在线教学因为师生间的“天然隔阂”不免使教学变得力不从心,许多当面能较快让学生吸收的知识,在网络上却“像雾像雨又像风”,同时,学生的反馈也似乎变得缓慢,甚至无声。对此,作者首先正本清源,通过纠正譬如“把线下教学简单搬到线上教学”等错误认知,厘清了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的支持,包括为其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撑,引导其设定学习目标,提供在线学习策略,鼓励其自我督促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在线学习中来。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形成“双线融合教学”,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种形式是未来教学的新常态,在内容上要将知识、任务驱动和教学方式相融合,而在方式上要注重备课和教学策略的转换——这些指引于我醍醐灌顶,虽充满挑战,但为了学生,实践必行。
此外,最让我感慨的,可能是全书中并不瞩目的一处内容,那就是“试错”。从小到大,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试错中成长。可当自己走上了三尺讲台,从学生成为师者时,这种身份的转变,责任的提升与专业经验能力的欠缺带来了不小压力,以至于费劲心力想要处处做到最好,害怕让错误和失败临头。然而,最后往往事与愿违,苦闷不已。好在周围师长的引导,学生的支持,才让我重拾了试错的勇气——把预设的答案从PPT上删除,根据学生回答生成他们的“学习板书”;当学生答问困难时不再僵持不下,以“阶梯式提问”加以引导,或以同伴互相启发,举一反三;当学生对“犄角旮旯处”发问,或有质疑,便加鼓励,与之讨论,课后继续深思,再与全班认真反馈……这些大抵是每个教师从青涩到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曾经尴尬无措和之后反思改变则弥足珍贵,诚如作者“养成不断在试错中重建的教学习惯”的理念,我们便也在这条教育之路上一遍遍地以实践重构教学方式、增强应变能力,努力实现愈来愈好的自我。通过这些实践和理念,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课堂是用生命活出来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和自己的理想课堂。
总之,路漫修远,不变的是上下求索。我们都活在课堂里,活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