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袁琴玉读书征文(2024.6)
发布时间:2024-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袁琴玉

生命中无法忽视的情感唤醒

——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袁琴玉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老师的一首“抒情诗”。该书刷新了我对课堂的认识,也让我对课堂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纵观我们身边的课堂,有好多课堂是属于复制的、临摹的,甚至是流程化的。我们并没把课堂当中的学生当作生命看待,所以才导致那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多教师在课堂当中找不到自己。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唤醒”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这个话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在这里略表自己见解

一、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唤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唤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内在的因素来唤学生的情感

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又可分为审美的情感(如愉快、悲哀等)、道德的情感(如正义感、责任感等)、理智情感(如求知欲、兴趣感等)。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那么,教师应当走进生命的课堂去发掘作品的内蕴

1、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经历、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代发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2、注重加强教师的感情范读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有着直接影响作用。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我和作者一样怀着对母亲的些许愧疚、自责的情感在课堂上范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师生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以情感的唤醒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的情感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生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比如,我在教《秋天》一课时,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我把放大《秋天》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进,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太美了!”图中蔚蓝的天空、棉絮似的白云、金黄的稻子、明镜般的湖水、正在落叶的梧桐,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秋色。那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场景,无不充满诗情画意,让人赏心悦目。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们在轻快的古筝独奏、高山流水声中看画面,想自己来到画中,成了画中的一员。同学们情绪高涨,争着发言。显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唤醒,同时他们的观察、想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体验非我,充实自我

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日趋加剧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契机,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表演、游戏、模仿等正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绝好时机。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表演,学生“身体力行”所得到的感受与只读书本的感受不一样。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了一篇课外阅读《小鹿的玫瑰花》一文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小鹿受伤后,看不到玫瑰花惋惜的心情和小鹿最后知道黄莺、微风感受到玫瑰花的美丽而兴奋的心情,认为自己的玫瑰没有白栽我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来演一演小鹿。表演中,一副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言语,无不让学生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体会情感。本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情感表达也得以唤醒——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正的快乐。

3、内化情感,成为理念

由于情感是具有瞬时性和不稳定性的,所以在对事物评价以后,教师要将学生获得种种情感的体验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使之内化为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某种理念,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唤醒在学生学习作《小草中的发现》一文后,学生的情感体验已被刘常宁同学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平台,拓展了观察螺蛳”的课外习作活动,我把螺蛳用盆子养在了教室里,课间让学生观察,学生对鱼腥味很重的螺蛳不兴趣,但当我教会他们调用各种官来观察螺蛳、触摸螺蛳时,他们的劲儿一下子都来了,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描绘螺蛳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最后还让学生品尝了螺蛳的味道。“正月的螺,抵得上一只鹅。”这个切身的体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情感表达到了培养。由一开始对螺蛳的不感兴趣到喜欢,又由喜欢螺蛳发展到对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的自信,那不正是生命课堂的魅力吗?

喜欢李政涛教授说的那句话——课堂也许就是教师的宿命我们要用一种审慎的态度来回答一个严肃的问题:课堂适合你吗课堂可以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吗没有一个生命可以重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敬畏、尊重我们的课堂。课堂是生命的成长之地,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可能印在学生的心底,转化为他们思想行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此刻,我对课堂更加敬畏,更加想要把自己的课堂凸显出我们生命的状态。把孩子真正当作人来看,把课堂当做一个美妙生命发生的重要场所,那么在这个阵地当中,一定有很多鲜活的美好碰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