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浅夏的熏风,和着五月的暖意,2023年5月23日下午,294俄罗斯登陆官方罗建娟名师工作室走进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共同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活动”。
第一节课是由清英外国语学校刘军老师执教的《宝葫芦的秘密》。刘老师立足指导孩子们走进常人体童话,了解常人体童话基本特征。教学中,刘老师首先通过王葆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来复述。学生再以王葆这个身份去幻想,推测下文的故事情节,知道常人体童话要和宝葫芦之间发生关系,产生情节,才能体现童话的想象色彩。接着借助奶奶讲故事进行创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常人体童话充满幻想,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课堂中,刘老师还注意唤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渗透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比如通过介绍“规矩”“向日葵”“幻想”等词语,让学生知道阅读整本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及时提炼段落的内容。通过预测情节,补充奶奶讲的童话故事,知道阅读整本书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情节,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补白,以增加对书本的认识,刘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孩子亲近了常人体通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还注重讲练结合,促进课堂增值。刘老师结合《补充习题》上的内容与课堂进行融合,在初读之后完成《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书写和正音,并且借助这些重点词的指导带动文脉的梳理。再用《语文补充习题》上的片段阅读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品读,让学生知道要一边读一边提取关键信息。整堂课上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观察、想象,更重要的是燃起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第二节课是由薛家实验小学徐佩老师执教的《挑山工》。上课伊始,徐老师就回顾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方法,然后直奔主题,关注了阅读提示中的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说一说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然后说一说挑山工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在这两个任务的驱动下用前面精读所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进行尝试学习,这就是从旧知到新知的一种连接,是阅读策略的迁移。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画折尺形的路线,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悟折尺形路线行走的漫长。在品读登山工登山的动作中,徐老师设计了体验式支架,让学生化身挑山工,在角色体验中和文本进行对话,沉浸式地感受挑山工多元的内心活动,进而使挑山工的形象更加立体。在感受挑山工精神时更是层层递进,丝丝入扣。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又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来概括挑山工的精神。课堂最后通过自制名言,加深感悟。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是一堂有深度的课堂。
第三节课是由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金磊老师执教的《黄继光》。金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导入部分立足历史背景,用一条时间轴带着孩子走近黄继光短暂的一生,初识英雄形象。接着通过学生找出的关键句梳理英雄事迹,并通过寻找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以及词串联系课堂当中的练习完成语段的填写,理清事件发展顺序。三个学习任务清晰自然,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学习中习得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共鸣中感受英雄品质。精读板块时,金老师以“为黄继光选一幅最具代表性的画像”这个任务撬动了整个学习,抓住了语言和动作两个维度来进行教学。在人物动作描写的部分,金老师聚焦了三个关键动作“爬”,同时创造情境引读三个“爬”,追问三个“爬”有何不同。随即紧扣第三个“爬”,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共情。金老师将英雄的形象留在了孩子们心中,更将历史的声音留在了孩子们心中,这是一节精彩的、酣畅的红色教育示范课。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展示课结束后,武进区小语教研员裴红霞校长围绕“30+10”课堂教学范式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展开交流,认为课堂教学应精讲多练、学练结合,学习任务逐步进阶,让课堂更有时效性。新北区语文教研员张丽娟老师总结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教练学分,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关注学生,搭建真实学习的支架;学用迁移,提升深度学习的价值。常州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杨静老师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革命文化作品,在任何时期,任何时代,学习红色作品,学习革命文化,它是必然的,是必须的,更是必要的。
“问渠哪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活动让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文本解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也将在教研之路上继续且行且思、深耕不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