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后感
武进区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吕静
翻阅《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这本书,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书中通过作者与陶行知、叶圣陶、蒙台梭利等名家对话,阐释出自己对教育思想的理解,展现出教育情怀。在文字的背后,令人感受到心灵的碰撞,体悟到教育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来回穿梭,每天与教科书、学生、家长、作业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刚入职时的激情也会随着每天的重复工作而慢慢的消退,教学也成了重复昨天的故事。是吗?我想应该不全是,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教育,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来到孩子的队伍里,来到孩子的身边。只有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导孩子,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他们自己,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把他的个性充分地张扬出来。除了在课堂上,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在孩子成长一切的生命场域中,都要能做到。他们的未来最后还是由他们自己去规划,我们也许可以影响这个过程,但做不到决定结果。关于如何从看见孩子开始的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善于发现
学生与学生在我看来都是差异十分巨大的个体,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环境以外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性格与天赋,这也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所流露出的性格和特点,然后帮助他们发现与自身品格所相匹配的途径。
比如,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放大优点,善用学生之长。可能有些学生的缺点会掩盖了自身的优点,在老师的心目中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但是,我们如果能细细留心观察这些学生的日常举动,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就会有不小的惊喜。常常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若是巧妙地发挥这些优点,将会对班级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贡献。所谓万事皆有可能,有些班级里的事务,比如领诵,收发作业本,检查卫生等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都有胜任的潜力。
我们班有一个小孩在课堂上总是开小差,窃窃私语,坐不住,还影响周围的同学上课。但是,他有个习惯:经常向我打小报告,告诉我班里某某同学做了什么事,班里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就利用他的这个特点,让他做数学课堂上的纪律委员。先开始有很多同学反对,认为他连自己都管不住,还能管班级纪律吗?
我始终觉得这个孩子一定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并鼓励他,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相信他会做的很好。
没过几天,班级的课堂纪律在他的影响下,明显改善很多,课堂氛围也积极了很多。我想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为最好不过了,在全班面前,我再次表扬了他,同学们也因此肯定了他。后来,我私下里找他谈话:“你做的很好,为班级做了贡献,但是如果我们班每位同学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该多好啊!”心里喜滋滋的他似懂非懂地笑了一笑。也许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来提醒他,他也感受到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后来,他只要上到我的课,都会是那个第一个坐好,第一个准备好课本的小男孩。
二、善于创造宽容的环境
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宽容的氛围允许他们自由且不受过多限制地成长,同时便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了这样的一篇新闻报道:美国有专家做了调查,那些能够吸引众多设计师、艺术家这些富有创造力的名人的城市,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个宽容和包容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表达。说明在宽容的环境下更能激发创造力,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不应该轻易地去打击和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这将会是创造的一种积累。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并不是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更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处于失控状态,而是学生人生中的读书阶段会更加有色彩。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而是厉声斥责,或是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因此,老师只有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那么就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老师的宽容,一方面能够赢得学生支持、信任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我校正的机会,让其能够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促使学生在成长阶段中张扬自己活泼的天性和个性,从而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三、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
学生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难免遭遇起伏波折。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而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多地对学生加以干涉,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思考。
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要管教、管束,不该是强硬地指责、训斥、约束和惩罚。首先,要肯定这些孩子的聪明和悟性,调皮孩子的头脑灵活,反应灵敏如果能被很好地引导和利用,他们会在学习方面有不凡的表现。对于个别自卑,不合群的学生,可能在家里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少之又少,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同伴嘲笑的原因,渐渐缺乏了自信心,不由产生了失落感。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这类学生的成长,关心引导他们融入到班级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通过适当的鼓励,课余时间的内心谈话以及生活上或学习上细微之处的关照,能够唤起自卑学生的自信心,向上的动力。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孩子也终将是我们。同一片蓝天下,孩子们犹如不同的云彩,散发出不同的光芒。或许对于教育的智慧我还需要摸索很久,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渐渐有所收获。我相信在以后教育的道路上我会更多地去领悟这其中的内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