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沃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学设计
姓 名 | 李芳丽 | 所教学科 | 数学 | |||||
529799266@{域名已经过期} | 从教时间 | 2006.09 | ||||||
联系电话 | 18909990595 | 学校名称 | 尼勒克县武进实验学校 | |||||
教案标题 | 《植树问题》 | |||||||
所属学科 | 数学 | 适用年级 | 五年级 | |||||
对应教材 |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第几册: 五年级(上册) , | |||||||
覆盖范围 | 第 七 单元,单元名称: 数学广角 | |||||||
学习者分析 | ||||||||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分类学习,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 ||||||||
学习重难点分析 | ||||||||
教学重点:能理解“点”和“段”之间的关系,进而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会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点”和“段”之间的关系,推理出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 ||||||||
学习环境描述 |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希沃一体机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希沃一体机能最大限度促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交互平台和协作环境,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激励学生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
学习目标设计 | ||||||||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 ||||||||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希沃环境的应用 | |||||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 教师出示:20米,平均每5米分一段,共分几段?会做的请举手。(生举手示意。) 师:20除以5等于几?(边问边板书)请问为什么要用除法来做?
师生共答:是一件平均分的事情。所以用除法。 | 生:20除以5。 生:因为是“平均每5米一段”。
| 学生利用希沃的拖动功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放一起,圆柱形的物体放一起,学生亲身感受现代技术对我们学习带来的便利,也能很好的感受长方体与圆柱的不同。 | |||||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 二、互动新授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第二 道题目,我来给大家读一读:20米路,每5米栽一棵树,共栽几棵树?会的请举手。(巡视一阵说)大家都举手,都会做了。要不大家把做法写脑子里好不好?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你们请看看她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 师:(板书)20÷5=4(棵)师抽小朋友询问,有不同意见吗? 师:就一个不同意。请你说说,你为什么不同意啊?
师:一共要种几棵树啊?(生:5棵树。) 师:他说一共5棵树。我们明明 算出来是4棵,可他却说5棵。(抽问其他学生)你懂吗? 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在0米处画1棵树。抽问其他学生)你现在支持4棵还是5棵?
| 生:这应该是除的。20除以5等于4.
生:因为这个(指第一个问题)没有必要栽一棵树,但我第一段(指第二个问题)必须要先栽一棵树,然后再栽一棵树,所以要加一棵树。
生:就是从第0米开始就要先种1棵。 生:5棵。因为0米上面也要种一棵。
生:第一个要平均分,而第二个在前面那里也要种上一棵树。 师:你们谁自认为能回答得比她好一点? 生:一个是问种几棵树,一个是问分几段的。
生:一段线两个,两段线三个,三段线四个… | 以图片的形式出示书本圆柱物体的图片和抽象出的圆柱图的内容(作为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溯历史,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三、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 师:0米也要种1棵。第2棵在哪里?第3棵呢?第4棵呢?第5棵呢? 师:到底几棵?大家发现没有,(师边说边走到说5棵的学生处)为什么这么多人说4棵,你偏偏要说5棵呢? 师:好,不问大家了。同学们,几棵树?(生:5棵。)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道题目,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 师:(边说边板书)这是几段的,这是几棵的。同学们,几段和几棵,有不一样吗? 生:棵是以“一个”为单位的,而段是“两个”中间的为一段。 师:同学们,我们平均分是一段一段分的,但是种树的时候是种在哪里的?种树是种在哪里的?(生:点上。)(师随机板书) 师:“点”和“段”有什么不一样啊?种是种在“点”上的,咱们平均分是分出“段”来的。那么,一段有几个点啊?(教师依次类推,提问,学生口答) 师:请问,点和段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点多还是段多?(生:点多。) 师:怎么个多法? … 师:那么点比段多几? 生:多1. 师:在平均分的除法里面,点比线多1,而植树时正好植在什么地方的?(生:点上。) 师:对了,要植在点上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段上加1。(补充板书) 三、讨论探究 师:好,请你想想看,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点上的?(继续启发)除了植树人,把树种在点上的,你看看,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平均分的点上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堂评价) 师:那么我们种树再来种一下,好不好? 师:现在这段路有多少米长啊?我如果改成100米呢?生:100除以5再加1. 教师继续问:200米呢?50米呢?不管换成多少远,一样吗? 师: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去:除了植树人把树种在点上的,我们还有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做在点上的? 举例依次说明: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书上学的是平均分,到了生活中去就变成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要研究平均分当中的“点”的。 师:同学们,现在又来了。生活中的种树很复杂的。大家知道了20米路要栽几棵树去啊?(请同学上黑板来栽栽。) 结论:一头不种:减一 两头不种:减二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下来,你有没有什么话跟我们交流? 生:有一些情况两头都要,有些情况只要一头,有些情况两头都不用。 生:种树问题和段不一样的。有时候会有一端不种,有时候会有两端全不种。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来的,(指平均分的问题,板书“学”),用是用到哪里的?(指植树问题,板书“用”)用和学之间有差别吗?有的,学以致用。 四、学以致用 师:好!我们知道段数比点数多1了,我们学会这种方法了,背着树去种时又生了什么?又会碰到一个具体的情况。请用脑子,多思考。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五、课堂小结 师: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节课我们对点和段的关系进行了学习,你学会了吗?
|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希沃白板上和书上画圆柱的高。
| 借助希沃的几何工具出示一个圆柱体,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给圆柱的上下底面填充相同的颜色,调节圆柱的高矮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给侧面填充颜色后左右旋转帮助孩子们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利用希沃的调节功能让一个圆柱高度发生变化。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况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拖动圆柱的高,让学生验证同一圆柱的高长度相等。
| |||||
内化新知巩固反思 | 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 播放学生转动长方形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以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快速转动,长方形的转动轨迹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 | |||||
分层练习
拓展延伸 |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 使用投屏功能展示交流自己做题想法。
| |||||
板书 |
圆柱的认识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