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中作业设计的改革(2012-5)
摘要:当前化学作业教学多数仍属于封闭、僵化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模式,“量中求质”“锯动就掉未”之类的口号仍然盛行,化学作业教学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世外桃园,一直没能与课堂教改同步进行。如何根据课改的新要求、新理念对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值得广大教师深思。本人结合我们备课组二年来的尝试仅就作业形式的设计谈点个人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字:“活页题” 分层设计 多种类型 开放性 设计点“广告”
一、“习题册”到“活页题”,真正给学生“减负”
目前书市上各种化学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书商纷纷送书上校门。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把握好精选辅导材料的“关”。经验告诉我们,题是做不完的,几百几千道题实际上可归纳为几十种题型,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我们备课组从高一开始,就取消了给学生分发统一的练习册,改为由教师自编习题。我们依据作业编制的八个步骤:(1)学习目标的明确(2)任务主题的选择(3)对学生作业成果形式的规划(4)设想学生完成作业的可能过程(5)学生任务可完成性的分析及可能障碍的剔除(6)必要的提示防止难度过高(7)教师试做,掌握时间、难点及辅导策略(8)总结该作业对学习活动的导向。这样的作业编制程序是很繁琐,工作量很大,因此我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就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习题的编制,然后再拿到备课组会议上进行讨论修改,最终推出目的明确、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基础保证、具有系统性、渐进性、开放性及思想性的“活页题”作业。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为教师的批阅带来方便。
二、分层设计学生的作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学生的个性化使得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作业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身心不同,作业设计就要体现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我们备课组根据实际情况,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作业分为基础作业(A)、选择作业(B)、额外作业(C)。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视为基础作业,允许C层次学生不做,B层次和A层次的学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生好中差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选择作业,学生各取所需;再设计一些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难度较大、灵活型的习题,视为额外作业,不作硬性规定,但C层次的学生尽量去完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有欠缺,思路较慢,所以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难度较小,阶梯式上升,最终掌握这类问题。而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敏捷,所以设置的问题难度大,用一些较灵活性的试题来调动他们探索事物内在因素的积极性,最后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总结以前学过的类似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类比能力。
这样“分层推进”操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基础得到保证,负担得到减轻,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体现发展的思想。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带动学生作业天地的更为广阔。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开放性的作业。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
四、为作业设计点“广告”,激发学生的“求购欲”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货还得费吆喝!”一份好的作业也需要学生来认可它。我们备课组在作业上设计了点“广告”,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购欲”,学生作业普遍完成得又快又好。具体做法是在习题旁写上激励性的语言、挑战性的语言如“重点难点都在这里,试试你的身手吧”“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试试吧!你肯定收获不小!”“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一定行的!”等。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作业的认识,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如果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势必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012年5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