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2-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季如松
12月份学习材料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有效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果。笔者通过对本学期所听公开课、精品课的课堂作业练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些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方法,力求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具有实效性,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练习 课堂效果
【正 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无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促成小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的语言训练需要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文本,以文本语言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的实际与需要出发,教师适时、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有意识安排学生的语文实践,是有效语言训练的良好载体。通过课堂练习,既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又能引发他们情感体验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是语言发展与思维、情感发展一致化的过程。
因此,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生成语言能力的有效载体。
一、目前我们语文课堂练习中存在的困惑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现象是,训练,特别是语言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却不断下降。语言教学的弱化、语言训练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年级 课题
|
课堂练习设计内容
|
练习时 间
|
二上《坐井观天》第一课时
|
1.课文内容填空: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2.作业纸上练写生字。
|
10分
|
五上《嫦娥奔月》第一课时
|
无
|
|
三上《狮子和鹿》第一课时
|
想像写话,提升道理:第二天,小鹿来到池塘边喝水,又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他会说些什么呢?
|
15分
|
四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
|
片段练习: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
15分
|
四上《搭石》第一课时
|
语句训练: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假如遇上上学的孩子来走搭石……通过说话训练,于体会理所当然中蕴藏的美好情感。
|
10分
|
二上《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
|
短句训练:“ 极了”积累语言
书写“第、令、现”三个生字。
|
10分
|
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
|
词语练习:( )的珊瑚( )的海参( )的龙虾;句式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写一个句子
|
5分
|
四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
|
无
|
|
五上《慈母情深》第一课时
|
想像写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一写“我”想对母亲说的话。
|
15分
|
三上《花钟》第一课时
|
抄写生字
|
5分
|
五上《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
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
|
5分
|
五上《木笛》第一课时
|
1.填空:“莹莹光亮”比作 ( )( )。
2.写话练习:从笛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
|
15分
|
三上《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
|
抄写词语
|
10分
|
五上《珍珠鸟》(略读课文)
|
无
|
|
二上《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
抄写生字
|
5分
|
通过以上对语文课堂练习作业形式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语文课堂练习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练习密度不够 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很多语文课堂40分钟下来。只有五分钟作业练习或根本就没有设计任何练习。语文课就上成了纯粹地学习生字词和分析课文。以笔者本学期所听的校内外15节语文课为例,课堂练习时间低于10分钟的比例占26.7%,无任何课堂练习的比例占20%。现在课堂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训练时间太少,老师问的时间太多,学生思维的时间太少,太多时间都被老师的“讲”和“问”占用,学生的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往往因时间而落空,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的“讲”和“问”转。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因素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形势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抄写、感悟写话,构成了小学生语文课堂练习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如上述15堂课中,以生字抄写作为主要课堂练习的占33.3%,以感悟文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也占33.3%。除去无课堂练习的20%,纯粹地完成配套作业,剩下仅13%左右的课堂是根据文本,自己设计相关课堂作业练习。事实证明,没有精心设计过的练习,既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又体现不出教学的分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硬性要求多,自主选择少 笔者的调查显示,很少有教师,在课堂练习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分层性。如,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几乎都让学生抄写完所有要求识记的生字,而很少会有教师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课堂练习的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抄写、说话写话、完成填空、做配套作业为主。因此,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小,兴趣也不浓厚。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作业上学生应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分层作业需要教师十分用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并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依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的作法。 因此,分层作业使教师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二、语文课堂练习作业设计从何处着眼
(一)以文本语言为基础和落脚点
课堂练习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以文本语言为基础进行语言的训练,在动态的语言训练中,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课文是范例”,文本语言是学生语言模仿的对象,是学生语言生成的基础。课堂教学其实是一种以课文范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课文是例子和凭借,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而获得发展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逐渐地积累语言材料,从感受、体会文本中规范、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感情,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运用语言的规范,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
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层次、有目的地读,读与思、议、练结合。在这样反复接触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读出形象、读出画面,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深刻领悟文本语言,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的分析、讲解不管如何细致、如何精妙,只能是教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没有对文本有充分的感知前,任何强加给学生的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都是学生无法体会的,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或者低效的,因为学生的阅读实践是理解、感受、体验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的基础。只有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对文本语言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思想、文化予以充分的感悟,也因此而感受语言的所指与能指,领悟语言的魅力,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积累语言材料,内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二)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目的和导向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正确认识语言训练,遵循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设计好最优化最合理的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课文语言的发散点,立足文本,让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语言训练,能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学习生长点。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设计语言表达拓展题作为课堂练习:“多么痛苦的三十六小时啊!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声声泪,句句情:“父亲没吃没喝,体力不支,憔悴不堪。”“灰尘满天,石块太重,父亲伤痕累累。”“余震不断,在废墟里的父亲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发散的思维,自由的表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的拳拳爱子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句式仿写的途径。如,教学《火烧云》中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可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教学《虎门销烟》一课中销烟的过程时,教师可让学生用“先……然后……又……再……”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又如,在教学一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我先出示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图,然后分别出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再用“因为……所以……”来说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说完四种小动物后,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最后学生用一大段话“……因为……,所以……”把四种动物的脚印说了出来,轻松地突破了教参的要求。
(三)以语言实践过程与体验为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这样的思想,我感到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语言文字和理解课文内容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语言文字,落实点仍是语言文字。目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缺少第二阶段。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至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却不甚了解。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这可以说没有完成任务,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因此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语言训练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有效的语言训练,学生都要经历一个从学到练,直至逐步形成技能的过程。
(四)以强化训练重点精心设计为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课文。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有位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了两次练习。一是学习新课时,出示练习题:孙膑向田忌献策时,显得( ),田忌则表现得( ),齐威王却非常( )。这个练习降低了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二是为了落实并强化第一个目标,我精心地设计练习题:田忌和齐威王进行第一次比赛的时候,孙膑也在人群里。他看到( ),还看到( ),就对田忌说:“_________”。田忌照孙膑说的去做,果然转败为胜。
这个练习使学生将课文中潜在的语言外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拓展了语言训练的素材,还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孙膑的妙策一是来自他仔细观察,二是来自他能在分析主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力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三、语文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和明确性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可见,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之作用有多么重要。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目标要明确,要突出教学重难点。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课堂上的练习时间不可能长,因此课内应设计一些简短的题目,达到让学生能复习所教的内容,并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位方老师在执教《画风》这一课时巧妙地利用文中的一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通过让学生现场表演吹风车,到课文中“找风”,要求学生用“是风,风把( )吹得( )”的句式说话,达到了课堂说话训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构思,以写话的方式把文本中的“空白”补充出来。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笔者还有一位同事在执教《杨氏之子》这一课时在与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孔君平看了杨氏之子的表现,他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交流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夸奖杨氏之子聪明。这样既达到了训练学生想象写话能力的目的,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作业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作业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以“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操作、游戏、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作业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布置学生写生字,先要求学生用生字卡片做个游戏:第一步,把生字按字形结构归类。第二步,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找出来,再按照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情况重新排列,即按左宽右窄、右宽左窄、左右各半、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下各半的字再归类。(视具体情况选用哪几种,且确定先后顺序。一般把量多的放在前面。)学生在归类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手,兴味盎然,同时反复观察每个生字的字型结构,加深了印象,一般抄写三、四遍就足够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如:不要每次的课堂作业都是单纯地抄写生字或词语。也可以适当地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些课文理解填空。根据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等等。笔者自己在执教二上《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时,设计了以下这两个课堂练习:
1. 选词说话:大海 草原 沙漠 操场
(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句式练习:用“一……就……”说话
他一笑,大牙就露出来了。
他一哭,( )。
我一走进教室,( )。
我一回到家,( )。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
层次性,就是指语言训练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语言表达从正确、规范到形象、生动;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的语言表达多样化,不能强求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一个班级学生不只一两个,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对他们的要求就不可能统一,设计课堂练习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 ),有( ),还有( )。
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 ),有( ),还有( )。
3.( ),有( ),有( ),还有( )。
这样的作业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发散性和创造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因此,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对同一种词义,写出不同的词语;针对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针对同一篇课文,作不同层面的理解等。
为了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曾经有位老师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另拟几个题目。结果,学生们列出了《作家与少年》、《二十九年前的回忆》、《(一张画像)引发的故事》、《叶老帮我改作文》、《可敬的叶老》等题目。尽管有些题目不够恰当,但毕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练习。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无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如,在学习《乌鸦喝水》、《小白免搬西瓜》、《称象》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又如,《忆铁人》中有“哦?……咳!”一句,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火烧云》一课,当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时,抓住课文中“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让学生帮作者说出来。
总之,基于有效语言训练的课堂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品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努力加强改革。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对于课堂练习的粗浅认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作业。让课堂练习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谢利民 郑百伟主编《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13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2-22
3.王豫川《浅谈语文作业的认识和应用》 2009-12-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