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心_简于形
发布时间:2012-1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季如松
9月份学习材料
精于心,简于形
——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
福建云霄元光小学 汤红玲
如何在感悟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虚心涵咏,体验语文学习的一路花香?毋庸置疑,优化课前预设是促进有效生成的襁褓。下面就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谈笔者在课题实验中的的几点思考。
一、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 未雨绸缪,超前对话是促成生成性课堂的有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始于课前自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师生有备而来避免“临渴掘井”。现代阅读教学认为:使学生进入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问题趋动”,当阅读者还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就不会产生悬念般的阅读期待,更不会产生迫切阅读动机。为此,教师课前应精心做好预设准备:
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并在思考生疑后再带着疑问(即自学生成)进入课堂的深化教学(即深度生成)。
其次,作为教师自己, 应 “潜心会文”,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这正如于永正先生所提倡的:课前备课翻来覆去,诵读默想,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等。)
最后,教师还要精心备学生、备生活、备情境、备自己,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预案更具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师生课前“储备”越丰厚,就越能促成高效的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的生成应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注重文本生长点或导写生长点的挖掘,能有效引发精彩生成,从而营造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下面以我校的阅读教学研究课为例,谈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对照教学目标,抓住几个文本生长点生成鲜活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可预设如下:
①在情境中生成建构:课前借助播放《战争中的儿童》影片剪辑及让学生聆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朗诵并同步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画面,在学生情感受到强烈震撼之时,不失时机于上课伊始,再凭藉一组关于战争与儿童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听到的诗歌和看到的画面来说一说感受。“入境始为亲”,这里借助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及声像情境的创设, 学生“情动辞发”,畅言个性化表达。
②在引读中生成建构:“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教学时应注意抉微探幽,引领学生“抽丝剥笋”,亲历文本,努力破解语言隐含的信息。在徜徉语言之河后,学生自然生发情感及个性感悟。如:抓住“两年多来”“对妻子说”“对儿子说”“听见了”“呼唤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内涵,采用想象画面、回旋复沓式的引读方式,学生切己体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展开多维体验,把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③在“移情”中生成建构:设计“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如何?你会说些什么呢?”这一叩问,这里配哀乐,并辅之以灵柩归来的场景。教师借助“换位思考,移情体验”策略,带领学生走进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催生心灵震撼,达到 “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有效开发教学资源,又提升了学生情感。
④在品读中生成建构: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说说:雷利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学生在潜心会文之后,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雷利眼中的父亲——自己眼中的雷父是个怎样的人。
⑤在想象中生成建构:教师抓点辐射,唤起共鸣: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强烈比照。
⑥在对话中生成建构:引导学生读第 2自然段,谈谈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并说说你的感受。在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并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悟之后,师再引入“爸爸,我想对您说”“孩子,请听我说”这一模拟情境对话,进一步升华情感,交融情理。
二、预设须“简形”。
“大道至简”。有效预设同时不应深耕密植,不宜刻意设计“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过度推敲的课堂教学。而应以约驭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一位特级教师所言极是:教案应写得少,想得多。新课程在强调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同时,对预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意见、提出的观点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设置认知目标,也要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每种情况的处理策略,如教学内容怎样呈现?学生会怎么说?自己该如何引?该如何链承质疑?学生是否感兴趣?有多少情感要表达?可能有哪些生活的体验?等等,形成“弹性化”方案,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只有为了生成的预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致僵死,才能使二者并举,激情共舞,使课堂创造在生成中呈现智性之美。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点“精于心,简于形”的预设,那么我们的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必将走向融合,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天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