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研究策略系列小论文之七
发布时间:2012-03-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俐
优化预习“六要素”
武进区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江 俐
预习是一个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并努力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的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抓住 “读、查、想、划、写、问”六要素,进行预习作业的优化,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
一、读一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了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要给学生布置一条预习作业:自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学习新课文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多读课文,使其从读中悟出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我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有感情地读等等,读到正确、流利为止。除了读课文,还要读与课文有关的拓展阅读。通过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强化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
二、查一查
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字词。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和多义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图书室翻阅,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五线谱”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比喻?可以指导学生去翻阅一些乐谱,形象感受它的样子,这样不仅理解了生词,也领悟了这样写的好处。一些有关科学知识或历史人物的课文,更应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科普童话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卫星”的资料,《李广射虎》学习之前查阅李将军的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三、想一想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起初,教师可提示学生想的方向。如《三袋麦子》课文的预习,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提示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能不能用自己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进而思考,小猪、小牛、小喉分别用什么方法处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是预习中让学生获得对文章整体印象的最关键的一步。随着预习的逐步深入,鼓励学生扩大想的范围: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的做法?为什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感受,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使学生达到自主求知。
四、划一划
在前面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 “——”“~~”勾划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海底世界》一课,文中最后一小节“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具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的作用,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并在重点词“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下面用“△”标出,想一想课文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这两个词语?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划出来。另外学课文前,也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二小节画出不同位置云雾的各种姿态。会画了,这一小节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五、写一写
这一项应与前面几项结合进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课文过程中的见解、引发的联想或是疑问,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印刷空白处,就像作文中老师的眉批。如《微笑地承受一切》中描写桑兰“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句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多么坚强的桑兰!”“多么让人钦佩的桑兰!”等等,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再如学习《雪儿》《珍珠鸟》等课文,可以写一些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标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边说边批,并且鼓励学生:批得越多越细,表明你们动脑越多,学得越深越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能探索能力会逐渐提高。
六、问一问
问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是学生预习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信息反馈阶段。预习作业的最后,我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句子和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经过了自己的初步学习,把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拿到小组上自由发言,与学生交流、研讨。通过争议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想法,从而,更多地发现知识,发现思想,培养情感。比如在预习《军神》时“你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将军是会说话的钢板?作者这样比喻想突出什么?学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组上跟同学议一议,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实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全体同学交流。我们大力倡导学生敢于向同学、老师乃至书本发起“挑战”。理越辩越明,当学生头脑中的一个个“?”成为“!”时,我们才确信学生的预习真的到位了。
每学新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把重、难点挑出来,找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上新课。课上同学们相互探讨,各抒己见。最后我再归纳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对重、难点再进一步加以讲解、强调,使学生们对课堂由过去的等待变成了期待,知识学得牢、记忆深,长此下去,学生们不仅有答问质疑的能力,而且能将课文中的内容进一步挖掘、发展。
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主读书的起点,更主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活动之一。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紧扣 “读、查、想、划、写、问”六要素,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优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