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减负增效”研究策略系列小论文之四
发布时间:2012-03-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凤霞

 

找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切合点
武进区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赵凤霞
出示创作背景   创设学习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景了解很少,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无法引起情感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围绕课文衔接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学生对于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所表达出来的狂喜并不能很好地体会,更难体会作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回乡之迫切之情。在读通并理解了诗句意思后,我对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了了一番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春天,作者当年52岁,已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家乡遭受战乱,作者携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家乡被收复怎能不“涕泪满衣裳”,怎能不“漫卷诗书喜欲狂”呢?这些背景资料的介绍,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了很好的烘托。
引用作者原著  突破学习难点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好好地对其中的关键字、词、段进行精读细研、揣摩探究,也会影响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情感传达的体会,这时如果帮助学生找到感悟点,并结合原著,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往往能比较容易的突破难点,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在这个片段中富有诗意地向我们描写了一个充满童趣,充满乐趣,快乐而又自由的园子,作者生活在这里,童年好似快乐无比。而开始教学课文时,我就对这篇课文的题目该如何读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是读成“我和—祖父的园子”,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学完课文,同学们并不能对这个问题有很好地解答,于是我补充了小说原文中的一个片段: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学习,学生们这时都认为题目应该读成“我和祖父的—园子”,因为这个园子是萧红和祖父共有的,专属于他们两个的一个快乐的天地,这份快乐永存于萧红的心底。
适时课外延伸 引进源头活水
在课堂内,我们往往会有机会利用比较自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与课外相关的经典原著,强化对相关课文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并激发他们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学完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学生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初步而表面的认识:勇敢、独立,有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但这一本书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家庭传了三代的书,鲁滨逊这个人到底如何在荒岛克服重重困难,自我解救的,这些都是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的最佳的点。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鲁滨逊到底是如何在荒岛上生活的吗?他到底还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很想知道的愿望。我隆重地向学生们出示《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并鼓励学生亲自到书中寻找答案,并在自己的心中塑造一个超级英雄——鲁滨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