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一种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案例评析
发布时间:2012-0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常州市教研室:张小亚

 

一种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案例评析
常州市教研室:张小亚
选题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质量。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再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社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层层筛选,让学生领悟到课题选择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即可操作、可行、有现实意义、有价值等,从而确定本班的几个主要课题。当然,在初始年级的课程实施初期,选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一、选题课的教学结构
学生主体活动   
               
图1:研究性学习选题课教学结构图解
(1)节点一:分组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在小组范围内从事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活动,因此,分组活动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采取两种分组的方式:一是按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便于活动的开展;二是根据性别随机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便于形成异质小组。两种分组方式都是在实际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现场的状况进行选择。
(2)节点二: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在选题课教学中极其重要,是制约选题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个体的发散性思维是不可限量的,教师要适时创造生活情境,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并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呈现载体表达出来。
问题有了,但并不等于课题。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思维还基本处于感性阶段,理性的程度不够成熟,往往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单一、研究性不够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向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这种归类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的过程。
(3)节点三:形成课题。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再引导小组对问题进行聚焦,这个过程是考验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一次机会,小组成员只有在思维碰撞和价值趋同中才能学会合作。
课题表述的规范程度也反映着学生的研究素养,也是教师在形成课题的环节中需要重点指导的方面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即时的问题转化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课题表述更为贴切。
(4)节点四:挖掘研究价值。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研究活动做完了,学生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研究。这也是“挖掘研究价值”这一节点存在的意义。“挖掘研究价值”是获得学生的深度认同、提升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小组成员可以从现实意义、自我成长、影响他人等方面进行价值表达。
(5)节点五:价值认同。小组的研究课题能否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这就需要经历一个接受与被接受的过程。各研究小组在挖掘研究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小组陈述与交流对话的方式让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全班范围内得到分享,取得班内其他研究小组的认同与完善。
二、选题课的教学指导要点
1、挖掘“问题”是关键
这里所指的“问题”具有特定的涵义,它不是简单设问,诸如牛奶是如何发酵的?也不是意念中的想象,诸如美丽的春天是什么?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杜撰,诸如百慕大三角探秘,而是真实存在的、需要着力去解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诸如小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校园周边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父母一天工作和生活情况研究等等。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对问题的解决始终贯穿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因此,判断一个选题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问题性强不强。如果一个选题不具备问题性,那势必会削弱后续一系列活动的研究性,因此,在选题课的教学结构中,寻找问题并将其转化成可行的、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是关键。
在选题过程中,通过思维发散式的头脑风暴,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形式多样,问题的指向却大致相同,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类,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类的概念,并能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最终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某一课题上。
2、学生活动是主体
在选题课上,教师要经历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导向图谱、铺垫课题呈现方式、解读方法、点评等一系列活动,不难看出,这些活动的功能指向是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架,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帮助。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选题、制定方案、实践探索、阶段交流、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果交流等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活动之中,更加体现在学生小组的活动之中。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小组共同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问题,还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并寻找适合的方法解决之,这些过程如果没有小组里每个成员的真正参与是完不成的。
3、方法应用是核心
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的解决需要倚赖于一定的方法。如当学生不知道该提出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时候,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当小组内发现的问题较多的时候,需要运用筛选的方法;当小组的意见得不到统一时,需要运用存大同去小异的方法;当小组确定了研究课题的时候,需要为这项课题寻找合适的多元的研究方法。
显然,方法的运用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假使一项研究活动失去了方法的支撑,其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势必会受到影响。方法的应用也是区别研究与非研究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们要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在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从事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感受方法的价值、研究的意蕴。
三、典型案例与分析
以下是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围绕“校园生活研究”所展开的选题课的教学指导过程。虽然不能穷尽每一个教学指导细节,但却典型地呈现了选题课的教学结构。
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节课,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算一道数学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入学到博士毕业,他需要花费多少年的时间?
生:……
师:很准确,20年的校园生活,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的话,他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可见校园生活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师:但是,在如此重要而又熟悉的校园生活里,老师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同学们过生日的浪费现象严重,同学们的课间游戏比较单调等等,这些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很真实,就在我们身边
2、      感兴趣,想去进行研究
3、      有意义,需要我们去解决
你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吗?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说明同学们的观察力很强,但是如果要形成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就有点困难了,下面就请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商议一下你们小组想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呢?并把他写在纸上。
生:(小组讨论)
师:我们来听听各小组找到了什么问题。
生:(小组派人回答)
师:好的,看来各个小组找到的问题都很有特点,但这些问题还显的有点青涩,还不能成为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名称。老师刚刚找到的两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进一步规范:“课间游戏比较单调”可以转化成“课间游戏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同学们过生日浪费现象严重”可以转化成“学生过生日现状调查与改良研究”。
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各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修饰一下,规范地表述我们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课题表述包括3个方面: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你们小组能够将自己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吗?
生:(小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各小组规范表述课题的结果吧。
生:(小组派人回答)
师:很好,围绕校园生活我们形成了小组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集体的智慧一起来挖掘一下课题的研究价值了。下面请各个小组围绕该课题研究有哪些现实意义、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哪些方面存在发展等进行讨论,并将重要观点记录下来。
生:(小组讨论)
师:(巡视、点拨和指导)
师:各小组通过深入的讨论,应该对本小组的课题研究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下面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前来向全班同学进行陈述,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与改小组进行对话和交流。
生:……
生:(集体交流)(师生对话)
师:(比较差异、价值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围绕校园生活探讨了寻找问题、形成课题、挖掘研究价值、价值认同等相关过程,有的小组的课题很精彩,很值得去研究,希望在后面的综合课中去完成它。
【评析】本节活动指导教学案例呈现了典型的选题活动过程,其清晰流畅的教学结构凸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实践性、主体性等特点。
选题指导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开端,上述案例告诉我们:选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过程。其复杂性在于它要调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以及原有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转化为研究的语言。其完整性在于选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仅是在选题指导课上发生,甚至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该案例呈现的仅是典型的选题活动过程,并不代表所有的选题指导。事实上,选题指导课还存在有其他的变式。选题的方式可采用创设情境法、生活观察法、学科结合法、学习思考法等,在注重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主题内在的意义。
有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事先从事一些实践研究活动,如调查、体验等,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切感受现实问题的存在性和迫切性,随后的选题才更有意义和针对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