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21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 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自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的讲话。)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需要;
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据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纲要》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低年级: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中高年级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1、 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
2、 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
3、 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四、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
(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
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
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2)、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
(4)、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
(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
(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
化行为。
(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 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 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 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0----2岁
7----8岁
11----14 岁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 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
(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13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第14遍他终于会写了。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己。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效果很好。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
(4)、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市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一会一题)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
近年来我们提倡的就是启发式与共享式。
启发式是指老师把饭菜做好,告诉学生哪个好吃再吃。
共享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饭菜,一起研究哪个好吃,再吃,坏的扔掉。
例:有一盆水,两个人在场 ,一个人干净,一个人脏,谁会用这盆水?答案可以有四个: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
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5、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
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为了调节孩子生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咱们可以改变留作业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长的支持留点家务作业等。国外的跟踪调查显示:不善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失业率、离婚率等都远远高于同龄人,孩子小时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务劳动锻炼。
农村学校取暖要靠学生带一些柴火来烧,他在要求学生交栅子(就是玉米秆的根)时,有的学生不爱劳动,宁可以一斤栅子五分钱的价格上交一元钱,也不愿意交二十斤栅子。他以此现象为着眼点,要求学生写评《交钱》,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的启发下,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非常好,听到作文内容的同学也改掉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二)、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强迫行为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例如:
刚锁好的门,总怀疑是否没锁好要一遍遍返回去看,做完的作业又怕没写好,总要反复检查等。
强迫症的矫治一般需要由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来进行,通常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曾有这样的儿歌在学生中传抄: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学校炸得不呀不见了。这首儿歌反应了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为什么要炸学校呢?因为他讨厌学校、怕学校。传抄儿歌的孩子不全是但肯定有一小部分或个别孩子是患有学校恐怖症的。
有些孩子在家玩得好好的,一提上学就头晕,肚子疼。到医院什么都查不出,回来后说不让他上学,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再提学校,所有的毛病又都来了。这不是孩子装出来的,这就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属于学校恐怖,严重的有些孩子甚至提起上学就上吐下泻。
对此类现象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要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教法 ,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或使学生脱离应激源。第二是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发,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第三,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第四,是药物治疗,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的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外,以下几种也是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人际问题
双重人格
认知偏差
对于这些心理问题,轻微的可以通过老师及家长与学生谈话对症矫治,问题严重的就要由心理医生及医院来治疗。
出心理健康报;设心理咨询信箱;设心理咨询电话;
办心理健康广播站;设心理咨询室等。
让平庸的我发展成高尚的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相信各位班主任一定会象对待自己所有份内工作一样,积极去研究它,努力去实践它,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