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听储文亚的白板课《圆柱的体积》的感想---张英
发布时间:2012-03-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英

 

   听储文亚的白板课《圆柱的体积》的感想
     今天听了储文亚老师的白板课《圆柱的体积》,感想颇多,让我对电子白板在数学课中的运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圆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启发推导出来的,因此教学时首先复习圆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转化法,在研究方法的揭示上,首先利用白板的媒体播放功能,创设情景让学生看动画:怎样算圆的面积,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又让学生看动画,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然后,教师揭示转化法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教学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节课沿着“猜想-验证”的学习流程进行,给学生提供较充分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数学推理能力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有力地促使了学习改善学习方式。本课中学生“以旧推新”-大胆地进行数学的猜想;“以新转旧”-积极把新知识转化为已能解决的旧问题;“新旧交融”-合理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形象具体知识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在研究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知识背景,使用“探究提示”这种指向探索的话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构建自己的数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按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的,在研究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中,同学们大胆探索,不仅发现书本上的关系,有的同学还发现长方体长是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半径,高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学生的发现及汇报非常精彩,但在课堂上我没有做好评价和引导,使全体学生都去观察思考探索,得出两种思路间的联系,更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式。而且在课堂上,由于白板的制作太仓促,所以“平方厘米”和“立方厘米”没弄清。在课堂上,犯了一个小学课堂上最忌讳的错误。
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观念更新一点,目光看远一点,思维拓宽一点,“教材”吃透一点,学法注重一点,“两主”摆正一点,空间给大一点,步子迈实一点,切切实实的钻研白板运用技术,一定能为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