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杨
执教者
|
陆杨
|
学科
|
历史
|
时间
|
2015.12.15
|
班级
|
八(1)
|
课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下面,我以一节课初中历史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实际情况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简介
1、 《抗日战争》是初中历史课中的第20课,属于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后段反侵略斗争的主要表现,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首次胜利。因此,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2、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体现历史事件之间逻辑顺序,把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组合成前后关联的三块:一、日本全面侵华;二、全民族抗战;三、抗日战争胜利。其中,第二部分中国全民族抗战是全课的中心。并据此做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大至步骤如下:
(一)教师展示:明确课标要求和本课知识结构,并用多媒体展示。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二)学生填表:引导学生简单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列举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并填表。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略我国,中国屡战屡败,为什么中国会在这艰难的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课内容。
(三)学生展示材料:在日军的滔天罪行一目教学的时候,准备充分的相关视频材料给学生看。还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请同学们来介绍南京大屠杀,燔家峪惨案,七一三部队等日军的罪行。这就目的的教学在于通过触目惊心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记住暴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四)分角色扮演:在全民族抗战这一子目,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不同场景。
(五)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以往教材中外分编,学生没有全球史观)
(六)小结本课知识体系并简单点评,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巩固的目标,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上上得到启发。
二、实际教学中的情况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却很难完全体现。现将差异小结如下:
1.在列举日军的侵华史实填表时,原本为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四组填表比赛的,结果因时间限制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分组分角色扮演时,由于对教学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之前的沟通也比较少,师生间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有些同学比较胆小。因此,出现了你推我让的情况。
3.由于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花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导致整体把握不够好。
三、反思和感悟
反观我的课堂,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和对同行课例的观摩,个人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注意:
1.师要注意区别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2. 教师要充分注意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因此,对于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教学内容,我们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和兴趣以及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任务来精心设计问题。
3.要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和帮助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相信我们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趋利避害,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