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谈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6-04-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谈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
华建星,邓小剑
(资兴市立中学,湖南郴州423400)
作者简介:华建星(1964-),男,湖南资兴人,资兴市立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摘 要:通过多方面的阐述,说明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保证.因此,建议中学阶段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生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习惯教育;方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识码: B
人的一些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中学时代至关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有些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还不够重视.很多学生没有锻炼的习惯,表现在早晨睡懒觉,白天不喜欢活动,更不到运动场运动.在高一、高二阶段,重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制定锻炼计划,使锻炼有目的、任务和内容.安排学生在早晨、体育课、课间操、文体活动及其它课余时间锻炼,并指导、监督学生坚持体育锻炼,通过跟踪了解,学生在进入高三后,除学习时间外都能自觉地、经常地、积极主动地参加身体锻炼和各项健身活动,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 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1.1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关键是转变观念、更新思想,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人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各类人才的体能.
由此可见,未来的社会,不单是科学、文化、经济、技术等的竞争,也是健康体能的竞争.没有健康的体能,就无法适应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观念,学校体育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从小就要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使之自觉参加身体锻炼,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指学生长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习惯.由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及高考、中考的统一考试,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化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却重视不够.有很多人的体育锻炼习惯不能令人满意,致使有的学校学生体质有所下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同志2000年年底向记者发布了一个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并不令人乐观:①在7~ 9岁孩子中贫血率为30%,初中生近视眼55.2%,高中生70%,大学生则达到77%.②每年参加高考体检身体完全合格的只有15%.③城市男孩中每10人就有一人肥胖.④中国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与十年前比变化不大,甚至有的指标如肺活量、耐力、灵敏性、柔韧度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提高成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水平,使学生做到自觉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体育锻炼习惯素质与改革开放相适应.
2 不能忽视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
2.1 中学生中存在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高考、中考,在每周的两节体育课上硬撑着,书山题海不仅挤占了学校操场,也挤占了学生应有的课余时间,使得中学生在极度疲劳的“脑力活动”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肌肉饥饿症”,做操无力,跑步上气不接下气,靠购买“太阳神”等一些营养品应付高考、中考.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与文化课教育明显不同步.
2.2 抓好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将有助于成年人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国家体育局科研人员曾对我国11个省市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1万名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体格调查,并对2万名知识分子近期死因作了统计.结果表明,他们平均死亡年龄是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其中,31.8%死于40~50岁,25.84%死于50~ 60岁.导致死亡的两大病因是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53.78%和20.17%,而这两种皆属于生活方式疾病.大多数人只注重有病治病,提高饮食水准,却忽视了保持健康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段──体育活动,忽视了“动则不衰”这一生物学上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原则.
2.3 抓好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奠定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
2.4 抓好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3 抓好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
3.1 要从思想上重视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并把它落到实处.只有重视才能落实,必须把它列入体育工作计划之中,针对各学校的具体特点,有目的、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培养.
3.2 增强体育意识,推广良好的锻炼习惯方式、方法.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他们的认识,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知晓哪种体育锻炼方式、方法更适合自己.在课堂中加强体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了解人体构造与功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了解青春期的体育卫生;引导学生怎样学、如何练,使之从中得到体验,产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引入生活体育内容,与将来社会体育接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教育者应从受教育者原有水平出发,提出锻炼要求,激发内因,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启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命令、自我鼓励、自我训练、自我检查等.
3.3 抓好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学校的各项体育与卫生的规章制度,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保证.通过组织早锻炼和课外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单项比赛,吸引与促进每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在考核和成绩评定中,对养成锻炼习惯者给予一定的加分.执行制度越严,越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使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步变成自觉的行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