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回顾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科学实验,将实验的步骤与结果写清晰,写完整。
2. 观察实验中的现象,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抓住实验现象的变化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将实验过程写具体、写生动。
3.在赏析与评点中学习他人习作的优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等多个方面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具体,运用适当的修饰手法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写生动。
2.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实验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与心理等变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实验,并把这次实验写成了一篇习作。先来看看同学们都写了哪些实验。
二.拟题赏析:
1.呈现多种命题
《水火相容》———李正鑫(反常理型)
《神奇的催化———让土豆浮起来》 ———李颖(提示结果型)
《筷子大力士》 ———吴佳怡(实验素材型)
《脆弱而又坚固的鸡蛋壳》———吴林怡(对比型)
《诺贝尔再现》———王哲恺(名人效应)
点评:题好一半文,题目如文章的眼睛,用不同的方法来命题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
2.读了这些文题,你觉得自己的文题还可以怎么写?相比原题你觉得哪个更好,选择一个作为你文章的题目。
三.寻找表达密码
(一)统计汇总
这次习作有96%的同学能按实验的步骤分步来写,能准确地交待每次实验结果的同学约有74%,能写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的同学约62%,能将实验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的同学约有41%。先来看看本次习作的精彩呈现吧。
(二)寻找密码一:贴切的修辞
1.这里有两位同学写了他们的实验步骤,请同学读一读,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作关键词批注,而后在小组内交流。
A |
B |
我放了一勺盐在玻璃杯中,鸡蛋纹丝不动,好像被什么定住了似的。我接着又放了一大勺盐,过了五分钟,土豆向上浮了一点,可过了几分钟又沉了下去。我连忙再加了一勺盐,鸡蛋终于浮起来了。 |
实验开始了。我把实验品——鸡蛋放入了玻璃杯中,它像跳水员一样“扑通”一声跳入水中,然后一动也不动了。接着我往杯中加了一大勺盐,可鸡蛋好像被定住了,纹丝不动。我又加了一勺盐,可鸡蛋就是不给力,我不禁疑惑起来,难道是哪一部分出了差错?忐忑中我只好再加一勺盐,顿时,盐像天女下凡时的云雾一般,水变得一片混浊。我小心翼翼地搅拌着,只见鸡蛋也随着节奏转动起来,活像那喝了酒东摇西晃的醉汉。瞧,它周围出现了气泡,慢慢地它向上转了,可刚到了一半,又不争气地往下落了。我连忙再加一勺盐,还没来得及搅拌,鸡蛋自己倒慢悠悠地摆着肥胖的身子露出了脸蛋。我的同桌直楞楞地盯着,张大的嘴巴足以塞得下一个篮球。 |
2. 结合小组讨论与汇报情况进行交流并小结方法:
(1)点评:采用了分步写的方法来写了,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实验的步骤。(板书:分步写清晰)
(2)点评:用准确、连贯的动词写出了实验中鸡蛋的变化,用词准确。(3)点评:这是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抓住实验中的变化来写,这也是一个密码)
(4)点评:作者展开的恰当的联想。
(5)点评:这里的比喻很贴切,达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修辞须贴切)
(二)寻找密码二:多角度观察
1.刚才的两个片断都写了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其实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我们不光要用眼看。请大家读一读小片断1-3,说说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写什么?
的确,在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事物的颜色和形态,还要写听到的声响,闻到的气味,甚至是尝到的味道,摸到的感觉,这样从多个角度来写你在实验中的发现,才就能将实验过程写得更具体。(观察多角度)
片断呈现:
(1)我拿起打火机,对着空的纸杯底部点着了火。随着青蓝色火焰的升起,杯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底部冒起了白色的烟雾,并伴随着一种刺鼻的气味。洁白的杯底被烧出了黑色的糊,面积渐渐变大,很快便穿透了杯底。火还在杯底迅速扩散,我赶紧吹火,谁知一吹又变大了。我用力吹了几下,终于熄灭了。白烟袅袅升起,我被烟雾熏红了眼睛。 ———蒋星语
(2)我发现蜡烛忽闪忽闪的,还发出“劈哩啪啦”的声音,它像一个受伤的士兵艰难地维持着生命,可不一会儿,蜡烛就熄灭了。 ———方熊琪
(3)只听见“砰!”的一声,泥土四散,烟尘飞扬,火光如猛狮一般涌出来,我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躺在地上,小心脏蹦到了喉咙口。———王哲恺
(三)寻找密码三: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达内心感受
在我们的实验中,在生动描写实验现象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些同学,他们把实验中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1.学习内心独白式:
我的手在颤抖,真不知还能放几本书才会倒。我放了一本,没事;放了两本,也没事。当放第三本时,我犹豫了。
读到这里,你能读出她的内心感受吗?但她没有停留于此,紧扣犹豫二字将内心的感受细腻地描绘出来了,这种方法可以叫做“内心独白法”
“我的手在颤抖,真不知还能放几本书才会倒。我犹豫了。我放了一本,没事;放了两本,也没事。当放第三本时,我犹豫了。到底还要不要放呢?如果放了,倒了怎么办;如果不放,我又怎么甘心呢?”
2.间接烘托法
再来一起读读这段内容,你能读出他们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吗?
(1)刚刚还气焰嚣张的小火苗立刻败下阵来,害怕地抖了抖,然后就“噗”地一下熄灭了。“Yes!”在一旁目睹了一切的我,眼睛瞪得比鸵鸟蛋都大,又惊又喜,急忙央求她“泄密”,可她顽皮地眨了眨眼:“好啊,不过得看你学不学得会哩!”
(2)只见这弯弯曲曲往上“游”的“小青蛇”仿佛也在面目狰狞地取笑我,我那个气急败坏啊,抡起脚就往上踩。
点评:这两个片断并没有像第一个片断那样直接描写内心的活动,而是通过描写自己和小伙伴在实验中的神态、语言和动作间接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它“间接烘托法”
3.个性表达
(1)烦躁的我紧紧地按住杯子,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个本子,“哦,NO!”哎,又失败了!这个……这个……绝对是个失误,纯属失误啊!———朱辰阳
(2)哼!我“怒”了!出绝招!———王冰
(3)伴随着“呼———呼———”声的袋子却一直“木油”上升,奇了怪了,咋一直没升起来呢?吾心里好纳闷。———赵钱
点评: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使读者与我们产生共鸣。
四.评价修改
1.刚才,我们对如何写好小实验进行了一个赏析与讨论,现在,请你对照习作要求给自己的习作打星,看看自己能得几颗星。
《记一次小实验》习作自我评价表
序号 |
自我评价内容 |
是 |
否 |
得★数 |
1 |
有没有按照实验的步骤有顺序地写? |
|
|
|
2 |
介绍每次实验的结果了吗? |
|
|
|
3 |
有没有写出实验对象在实验中的变化? |
|
|
|
4 |
在写实验现象时能否进行联想,选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
|
|
|
5 |
有没有写出自己在实验中的想法和感受? |
|
|
|
6 |
实验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在你的文中揭示了吗? |
|
|
2.采访同学:
你给自己打了几颗星?你觉得自己习作中哪一方面需要修改?你会选用什么方法来改?
3.借鉴方法,修改习作
选择习作中的一处运用今天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
4. 自评与互评。
先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此处修改,然后再将修改后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说说他改得怎么样。
五.总结延伸
1.同学们,一次科学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收获真多,看看我们的同学通过这次实验都有了怎样的收获。
2.好结尾呈现:
(1)原来,鸡蛋壳受到压力后,能把压力分散到了各个部位,真是太奇了!———王传龙
(2)我开心地说着,弟弟静静地听着,我相信,这次有趣的实验在他的心里扎下了很深的根。———朱雅楠
(3)实验结束后,我再也不敢小瞧鸡蛋了,看起来弱不禁风的鸡蛋,却有着强大的承重力,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啊。———吴林怡
(4)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心里像吃了蜜一样,手舞足蹈着。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也试试。———徐馨怡
附板书: 记一次实验
分步写清晰 联想加修辞
观察多角度 感受要真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