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5.12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王亚强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630)
摘  要:中小学正处在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中小学体育课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身心健康水平。该文从体育锻炼习惯特点、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如何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运动  健康  体育锻炼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c)-0074-02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1  体育锻炼习惯的特点
体育本质是增进健康,体育锻炼习惯是在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指引下,依靠自身意志力和意识参与而完成的锻炼行为。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多次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
1.1 习得性
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并反复练习从而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1.2 强化性
体育习惯养成是在某种时间、环境下练习和重复。不断地练习和重复使得该行为得到了强化。到达了一定程度便形成了习惯,具备了条件自然会积极锻炼,不具备条件时,主体会创造条件进行锻炼。如习惯早上户外跑步的人,遇到雷雨天气,会选择在室内、或者跑步机上在特定时间完成习惯性体育锻炼。
1.3 特定性
体育习惯与体育需要紧密相连,具有特定性。首先,自身的心理是把体育需要转化为锻炼动机,再把动机转化为行为。例如:有晨跑习惯的人,一觉醒来就会提醒自己快起床该去跑步了;下午有篮球运动习惯的人到了特定时间就会条件反射去篮球运动。其次,它依赖于满足习惯要求的外部条件,如服装、器材、场地、活动内容等,具有特定性才能保证习惯转化为行为过程,并使行为过程始终围绕习惯所指向的内容展开。
1.4 同伴性
“无体育,不兄弟”这句口号被引用为“无篮球”“无足球”等体育活动口号,其实体育运动很多项目都非个人完成。融洽、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会促使主体把体育锻炼变为一种“契约”和习惯。如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主体身心愉悦地参与其中。
2  体育锻炼习惯建立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影响不言而喻。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树立学生正确体育意识、形成体育爱好专长、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2.2 个人因素
体育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因材施教,在小学阶段众多游戏过程中发现每个孩子的运动特长及兴趣特点,加以鼓励引导,培养孩子运动自信。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性格不同,自然会对体育锻炼有不同形式选择。
2.3 家庭因素
学生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最大的,父母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孩子受父母影响,多数会喜爱上体育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父母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及自身示范是最好的楷模。
2.4 社会因素
孩子从事很多体育锻炼运动都是在学校之外。居住小区、所在城市的体育文化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体育的认识。不同性质类型的运动会如奥运会、全运会以及单项体育赛事都在刺激着学生的运动健身细胞。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汗水和努力都在激励着孩子不断进取和拼搏。
3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3.1 从小培养、因人制宜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较好作用。发现孩子体育某方面特长后,家庭的引导和支持更能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水平,从而为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奠定技能基础。
3.2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合理、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教材上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如果教师选择教学难度太大、过于复杂,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
3.3 技能学习和竞赛机制相结合
体育锻炼必然有相应规范的运动技能,体育技能学习是体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4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端正学生的探究态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根据教学内容上的需要,创建具有一定指定性的教学情境。在此教学模式中,不仅将学生主体的地位予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另外,还将人文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予以展现。在此教学情景的熏染下,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激发,与此同时,还可以发展和强化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3.5可以实现有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必须将这种单一地进行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利用相应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加强锻炼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此学习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4  结语
高职教育之所以具备更加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不同岗位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古人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应当积极提倡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教会他们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强他们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学会这些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刘仁建,李陪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的研究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123-124.
[2] 贡娟,李晓红.试论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
学,2000(3):22-24.
[3] 王海军,王玉坤,高海东,等.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
基本原则[J].考试周刊,2015(77):143-144.
[4] 邹思德.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J].科
技创业家,2011(2):185.
[5] 吴凤炜.探索发展式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教学,2001(5):2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