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14.12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燕

 

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一直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认为,更应重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学生课堂行为,不断探索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增强体育学习的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其受益终身。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9—20057)影响学生体育习惯形成的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研究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阶段:(20059—20062)进行小学体育习惯养成行为规范的实验研究,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的策略
    互动性:在实验中,创设平等氛围,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思想、看法、意见,进行对话、交流,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
    激励性:激发、鼓励学生,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做比较,改正不良的习惯。
   创造性:教师探索和创造新的锻炼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练习。
   实用性: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具体的行为入手,力求具体、可行,选择实用性较强的训练要点,使师生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层次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操作的要点进行整体设计,使习惯的养成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层次性。
    (二)体育习惯培养的途径
    1.营造体育环境
     体育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校开展的课间体育活动,全校师生,每人一根绳、二个自缝包,不断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健康的土壤
    2.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习惯养成的主渠道,要不断诱导学生良好行为动机的形成,播下体育习惯的种子。利用理论课教学和每节课的开始、结束部分,进行体育与健康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把体育学习最基本的要素制定成规范,让学生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达到以规范促发展的目的。在低年级侧重体育教学常规教育及良好的常规训练,在中高年级侧重集体(小群体)教育。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年龄、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身体条件,因此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锻炼的兴趣,促习惯的养成。如同样是练习单、双足跳,跳房子练习更能吸引学生参与。
    4.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体育习惯是一定体育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体育学习习惯的表现方式。教师可通过校本课程、大体育教学单元的学习,使中、高年级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如我校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跳绳的单项跳、组合跳、花样跳,有50%的以上学生会双摇跳,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5.锻炼意志,持之以恒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培养运动能力的需要,逐步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扩展,依靠多次的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身心健康发展。
   6.加强师德修养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必须要有这样习惯的教师。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规范、到位。口令、示范、手势等身正示范,使体育课堂中学生易于模仿,不知不觉养成好的体育习惯。   
    (三)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方法
    体育习惯的养成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而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1.指导方法,强化认知
    教师定期强化学生体育学习习惯的认知,结合学习方法,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知道某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有哪些要领,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如:在低年级体育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站队的位置,上下午站队的方向,每个学生在队伍中排队的顺序,前后排人数不等时如何补充提前说明,使学生知道怎样集合站队,逐渐养成集合快静齐的习惯。
    2.严格训练,强化练习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严格训练,不断强化。在准备活动做操时,学生可选择操的内容,教师只呼节拍,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量进行1—2节调节操。这样,避免了准备活动做操内容的枯燥。
     3.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单枪匹马,显然是不行的。除了要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沟通外,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尤为重要。
    4.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评价活动。学生自评:主要从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入手。包括有无迟到、早退,是否准备好运动服装,上课是否认真练习,是否服从指挥等。小组评价:主要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包括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小组活动,能否帮助同伴完成练习,能否接受同伴的评价等。四、研究效果与分析
    ()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调查
     本次实验分别在20039月和20056月,对中、高年级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调查统计表

问卷结果
问卷内容
实验前
90人)
实验后
90人)
你喜欢体育课吗?
非常喜欢
43 (47.8%
49    (54.4%)
喜欢
44    (48.9%)
39    (43.3%)
不喜欢
   (3.3%)
2     (2.3%)
你喜欢体育活动吗?
非常喜欢
52    (57.8%)
79   (87.8%)
喜欢
29   (32.2%)
11    (12.2%)
不喜欢
   (10%)
0
在体育课课中你最喜欢什么形式的活动?
集体活动
27    (30%)
29    (32.2%)
行政小组
21    (23.3%)
12     (13.3%)
自由结成小组
12    (13.3%)
28     (31.1%)
自由活动
30    (33.4%)
21     (23.4%)
在课余时你能选择体育活动吗?
38    (42.2%)
78     (86.7%)
有时
23    (25.6%)
11    (12.2%)
不能
29    (32.2%)
1     (1.1%)
每天你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为
30分钟以上
33    (36.7%)
77    (85.6%)
20分钟左右
22    (24.4%)
12    (13.3%)
说不清
35    (38.9%)
1     (1.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实验的开展,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人数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在养成规范的同时,学生对体育课喜好没什么影响,对体育活动爱好的学生有所增加。学生在选择何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方式中,对组织形式的选择呈发散性,符合小学生喜欢丰富多样学习方式的特点。在你最喜欢的形式活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以上的学生选择自由活动,说明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目的认识不清,体育学习动机不明确。而正确的体育动机是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加强引导。
     可喜的是,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由70%上升到98%,说明体育锻炼意识在逐渐加强。学生每天除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之外,自己锻炼时间20分钟以上达98%,说明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形成。另外,30%以上的学生愿意每天上一节体育课,我校100%的学生有3件以上的体育器材,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基础的良好习惯,学生遵守常规,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能自觉地把学习目标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体验到了更多的体育运动乐趣,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
     (三)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5 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统计表:
         
区运会成绩
获奖情况
年度
总分
平均
总数
平均
1990.9―2003.7
67
5.2
32
2.5
2003.82006.2
42
14
39
13
     我校现在校学生不足130人,通过开展体育习惯养成的实验,各项体育工作并不落后。体育教学获得了区先进校的称号,课间操已跨入优秀校的行列,竞技体育成绩成跳跃式增长,区运会每年平均取得14分。
    (四)制定出了体育习惯培养细则(见附件)
    (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实验中,教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教育方法、教育措施逐步改进,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做区级研究课3节,举行1次全区的体育工作现场会,另外,在全国、市、区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15篇,论文获奖12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生能够规范的上课,从事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得到了改善。
   2、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体育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课下自我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3、在当前课程改革中,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建议
    1.体育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现状,注重基础,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第一的思想才能得以落实。
    2.体育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切忌急于求成,应持之以恒。
    3.习惯的养成不应只重视行为表现,忽视心理过程。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心理品质的培养,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仍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2、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小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19887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3,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