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学习资料--浅谈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其培养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燕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阐述了体育锻炼习惯及其特征,具体述说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培养方式、关键因素。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小学生;因素
1.前言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物质琳琅满目,生活节奏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现代文明病”,而且越来越有向低年龄阶段发展的趋势。小学生身体处于一个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由于营养过剩、缺乏锻炼、不良生活习惯、自主运动意识不强烈,造成了青少年超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而这些“病”,大多数是由于缺乏锻炼和生活不规律导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小学生身体发育,增加身体抵抗力,愉悦身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2.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指与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相练习的、并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1]。目前人们对于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还没有确切得界定,众说纷纭,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体育习惯是人们多种习惯中的一种动作方式。从生理学角度,体育锻炼习惯是“稳固的条件反射,是多次重复刺激逐渐形成的”[2]。从心理学的角度,体育锻炼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组不养成的不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3]。有的从行为角度,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在后天的健身实际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4]。因此,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在后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重复身心练习,给人以愉快、舒适、满足感,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相对稳定的自动化动作模式。
3.体育锻炼习惯的特征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时间、动作练习次数的累积,不是简单的递加,而是经过长期、有规律、不断重复的过程。因此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己的特点。
3.1获得性。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在后天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不断重复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3.2稳定性。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模仿、练习,刺激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系统,习惯形成后很牢固,很难再改变。
3.3省力性。体育锻炼习惯稳定后,再次完成技术动作时,不需要意志控制,表现出一种自动化,能够自主的完成动作。
3.4愉悦性。在完成习惯动作过程中,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处在兴奋、激动中,让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愉快、舒适、满足感。
4.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学生的耐力、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倾向等[5]。还有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二分之一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小学生阶段是怕累、怕吃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尚未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低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6]。而小学生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也很强,也是最容易接受指导与训练的阶段。此时生理上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也是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既增进身心健康,又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5.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1)从小抓起。儿童时期(6—12岁)是习惯形成的萌芽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爱好广泛,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2)设计和开发多种类的体育锻炼活动。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兴趣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有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3)改善外部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的运动管理模式,并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宏观的培养;(4)加强体育锻炼认知教育。学校体育课定期开展体育健康知识的小讲座,改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对身体机能的认识水平,消除顾虑,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5)保证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强度。贯彻落实国家文件,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6.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因素
6.1体育态度。包括了体育的认识水平、体育的兴趣爱好、锻炼效果和情感体验,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小学生(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任何新兴的运动项目都比较感兴趣,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态度,促使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锻炼习惯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6.2心理因素。包括了克服惰性的自制力、体育特长和自我锻炼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小学生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需要督促与帮助,进行有效的心理方面的干预,是锻炼习惯形成的催化剂。
6.3行为因素。包括了锻炼的场地和设施条件、锻炼的群体或者伙伴、锻炼的组织和指导等。其中锻炼的场地和设施条件为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证条件,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6.4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了学校和家庭的体育教育、闲暇时间、经济条件等,学校和家庭的体育教育在小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学校体育氛围、体育教师、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孩子的体育意识、锻炼观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再有科学的指导,有规律的练习,将有助于体育联系习惯的养成。
7.参考文献
[1]张焕庭,等.教育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5
[2]王红,等.论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尊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4(4):540-541
[3]王则珊.试论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J].体育科学,1992,12(4):16-18
[4]颜军.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学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4):77-81
[5]教体艺[2011]4号.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EB/OL].[2011-08-29]
[6]宋逸,等.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347-35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