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5月学习资料--培养中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4-05-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健康就是财富,它是人类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幸福可言。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再是什么金钱大于一切,而是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
一、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也是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
体育锻炼还具有娱乐作用,可以在繁忙的工作、劳动、学习之余,获得积极的休息,消除疲劳,促进身体健康,愉悦身心。而且也可以促进与社会,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增进友谊,增加相互的了解,促进团结,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与健康文明的发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时代需要“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的生存随着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如工作的繁多,学习任务的繁重,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人们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应付。那么,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目前,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出现不同形式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他们都自发组织,在不同的场所,以不同的方式,坚持每天一次或几次的锻炼。其所追求的目的,都是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终身体育锻炼,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学生,要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肩负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因此,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对年青一代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学生中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自锻习惯,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目前国家提出的学生素质教育应从幼儿抓起,这一时代的需要,就更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自锻习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三、加强学生“要我练――我要练”的观念转变。
在学校的体育课中,凡是涉及到跑步的项目,无论是长跑、短跑,或是以其它形式的跑,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要跑,太辛苦。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体育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要我炼”的目的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愿望和向往,实现从“要我炼――我要炼”的思想转变,克服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疲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观念。
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观念,是目前学校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思想上,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人类的繁荣幸福而学习和锻炼。
(二)促进自觉性与坚持性的形成。
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是促进自觉性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在体育活动中,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最活跃因素,对激发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情绪和提高锻炼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须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锻炼内容,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对参加体育运动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形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中,坚持性的主要表现在克服运动而产生的身体疲劳,以及持之以恒的身体练习。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应时刻严格要求学生,通过每一节课,每一次的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坚持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克服运动极限,使之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良好自锻习惯。
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以学生自选项目的练习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如一堂课可以设置几个体育锻炼项目:由每位老师负责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和参与。
在活动中不要求掌握某种技能,但强调的是以一项目进行锻炼达到目的。其中,在课堂的时间上可以两节体育课连堂上,这样才能在锻炼的负荷量上有较好的效果。
在西文国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密的组织教学,固定的课堂内容,而是一种类似“放羊”式的教学形式。他们所要求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去学习和锻炼自身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体育知识的理解。体育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这样对学生自锻习惯的形成,独立能力的培养和体育能力的提高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都是要求学生在教师严密的组织下练习某个项目,这样很大程度上约束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对培养中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带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体育课不应仅仅是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而是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加以重视,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其它综合素质的主渠道。
同时还要注意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长短结合、大小结合、课内外结合的广泛、生动、活泼的局面。即坚持长期各种运动队的训练与短期比赛相结合,以及定期举行的大型项目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和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展开,对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自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