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学习摘要与心得(丁玲)
发布时间:2016-05-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2016年5月学习摘要与心得
----丁玲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养成的因素调查及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锻炼习惯的认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对锻炼的浓厚兴趣,使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锻炼,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和学生沟通,增强师生情感,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并使学生体验到锻炼的快乐,使其达到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使锻炼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并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 采用激励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以激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使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自觉能力降低,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注意培养学生广博的体育兴趣,利于培养学生自觉良好的锻炼习惯。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对一个非专业的体育参与者,兴趣广博的同学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同学就会表现得死气沉沉,所以努力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成就与乐趣,并能自觉坚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5.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制定符合个人的锻炼计划,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