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学习摘要与心得(丁玲)
发布时间:2015-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2015年11月学习摘要与心得
----丁玲
试论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体、增智、育德和培养人的能力、意志力、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如何使学校体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跨世纪人才方面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实践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身体锻炼的过程,因此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摇篮和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不仅要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的技术、技能,而且要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入手,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贯穿一生的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保持一种持续性、独立性的体育健康能力,使自己终身受益。
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与其他教学指导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社会到学生对体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体育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都踊跃地参加体育锻炼,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形式尚未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在一些实质的问题上尚无根本改变。本文根据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结合目前学生的锻炼现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生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满足学舌功能的直接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2、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内容。
3、强化两类课程改革,明确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
4、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