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一些措施-蒋立明
发布时间:2015-06-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立明-2015-06-08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一些措施
一、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不少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目的并不明确,仅停留在“玩”、“活动舒服”等表面认识上,忽视了身体锻炼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对学生加强锻炼身体的目的教育、启发自觉锻炼身体.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体育知识,对他们进行体育方面教育。使他们懂得,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肌肉就变得更加粗壮、结实、发达而有力,肌肉收缩力量大、速度快、弹性好、耐力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灵活性和耐久力都会得到提高,人们就会表现出机灵、敏捷,从而很好地提高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体育锻炼可促进骨质增强,提高骨的性能,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学生的身体健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体育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学生在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球类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蹦乱跳到打球打出些门道”,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在体育课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深浅适当,难易适度,并且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掌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平较差的学生也都能跟上教学要求,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体验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享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减少一些疾病。但是,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如果不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和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理论和实践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第三、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作示意图,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其做到科学锻炼。
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师不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通过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逐渐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从而坚定锻炼的信念,强化体育锻炼的动。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举办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皮筋等。让学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创造条件进行锻炼,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这种锻炼行为贯穿于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相对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能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蒋立明 2015.6.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