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思想方法适当地说出来(张奠宙)
发布时间:2016-08-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2014.10 数学版
把数学思想方法适当地说出来
—从“文字代表数”的意义说到方程的本质
◇张奠宙
现在提倡数学“四基”教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其中的一部分。 为了使少年儿童更好地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教材编写者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这方面,我
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 以下就“文字代表数”和方程的关联做一些分析。
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 长期以来,许多小学数学教材本着“代数、代数,就是文字代表数”的通俗理解,都把文字代表数放在“简易方程”单元的前面。 然而,为
什么要用文字代表数? 它和方程的关系是什么? 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大都没有深究。 教材处理上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意地罗列一番,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冲淡甚至遗失了。 我们先看某教材(2006 年 3 月第 2 版)的编排。
一、 某教材“文字代表数”的编排分析
其中某一成分,用符号或文字代替。 然后根据数学内容推算出这些符号或文字所代表的数。 例如:
已知●+●+●=12,即 3×●=12,●=?
已知 n×5=15,n=?
这样的例子,已经具有简易方程的雏形,是和方程概念密切相关的。
遗憾的是,紧接着的第 2 页是用字母呈现乘法交换律 a×b=b×a, 说这也是用文字代表数。 这种泛指的用文
字 “代表 ”某人某物的做法 ,乃是常识 ,没有多少数学含
量 。 至于该页下部用英文字母表示度量衡单位(以 kg 表示千克等),文字代表的不是“数”,显然和文字代表数的意义不符,有些跑题了。
该 单元的第 3 页是用英文字母 a 表示某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给字母 a 赋值,如令 a=6,然后计算其面积和
第 1 页(如图 1)做得不错[1]。 把算术中的算式隐去周长。 这里几乎是重复已学知识,与本单元的主题 “方
程 ”也没有什么关系。
|
|
|
|
到了该单元的第 4 页,突然出现重大跳跃:把字母
|
|||||
|
|
|
作为变量, 描述了小红的年龄和她父亲年龄的函数关
|
||||||
|
|
|
系:若记父亲年龄为 m、小红年龄为 a,那么 m=a+30。 这
|
||||||
|
|
|
一跳跃,跨度很大。 第 5 页继续扩大这种跳跃度。
|
||||||
评
|
|
|
|||||||
|
|
|
我们将这 5 页教材复述于此,就会觉得,教材编写
|
||||||
|
|
|
|
||||||
|
|
|
|||||||
论
|
|
|
者只是将“文字代表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代表”二字,
|
||||||
|
|
|
随意地排列几种类型而已。 这几页内容的背后所蕴含的
|
||||||
|
|
|
|||||||
与
|
|
|
|||||||
|
|
数学思想方法,则只字未提。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
|
|
|
二、
|
“
|
文字代表数
|
”
|
所承载的两类思想方法
|
|
|
|
|
|
用文字代表数的思想内涵,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
|||||
|
|
|
|||||||
议
|
|
|
|||||||
|
|
|
第一类是常识意义下使用符号、 文字来代表事物。
|
||||||
|
|
|
|
||||||
|
|
|
|||||||
|
|
|
这在日常生活以及语文训练中已经大量使用。 例如:
|
||||||
|
|
|
|
* 每个人有一个名字,名字就是文字。 中文名、英文
|
|||||
|
|
|
名都是一种符号。 其意 在于用姓名代表人。
|
||||||
|
|
图 1
|
|||||||
|
|
|
|
|
|
|
|
|
|
4
* 用文字泛指某一个人,如 某甲。 “甲”就表示一个人。用英文字母 A 表示某人,当然也可以。乘法交 律 a×b=b×a 中用文字代表数,即属于此 。
* 用文字代表一部分事物。 如本班某老 A,就是用字母泛指本班教 群体中的任何一位。 如果 正方形 长为a,也是用 a 泛指任何正方形的 。
* 用文字表示某一 律。 如用中文表示 准体重公式:成年男子的 准体重(千克数)等于身高(厘米数)减去 105。 当然,也可以用英文字母和数学符号来表示:w= h-105。
* 泛指一个自然数。 如人人都有两只手, 手的只数等于人数乘 2。 用英文字母写成式子就是 h=2n,其中 n
是人数,h 是手的只数。
总之,这一类的用文字代表数,使用的是普通常识,描述的对象是已知的对象或规律,目的是为了使表示更加简单、方便、好用。
第二类的文字代表数,是用文字代表一个特定的未知数。 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为了寻求未知数,从
文字符号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中,经过各种运算、变换,最
终找到答案。 我们将它称作方程思想方法,这种数学方法在小学算术中已经有所蕴含。 如上述教材中的例子:
* 已知●+●+●=12,即 3×●=12,●=?
未知的是●,数量关系是 3×●=12,由此确定●的
值。
* 已知 n×5=15,n=?
欲求 n 的 ,借助已知的数量关系 n×5=15,可知 n=
3。
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是未知的特定的数。 和第一类中的文字代表泛指的已知数是不同的思维过程。
如果要打个比方,不妨认为第二类的文字代表数好像是在寻找罪犯。 罪犯姓什名谁,我们不知道,因而只能用一个符号或代号作代表。 然后凭借罪犯遗留在现场的痕迹和其他信息,通过与我们已知的事实和信息进行比对,最后找出罪犯。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上述教材“文字代表数”的 5 页
内容,笼统地在 “代表 ”二字上做文章,没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分类, 更没有由浅入深地进行次序编排,需
要改进( 教材 2014 年版已作了 大 — 者注)。
三、 一点建议
“文字代表数”在国外有许多研究,其中一项经典的
工作是英国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水平的研究(CSMS)[2]。
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在教材上作如下安排:
第 1 页:用字母代表任意的数。
如乘法交 律:a×b=b×a。 我 用字母 a、b 表示的数学式子,代替“两个数相乘,交 它 的位置,其乘 不变”的 言描述, 明了。
第 2 页:用字母表示一 数。
如正方形的 用字母 a 表示, 那么它的周 是
4a,面 是 a2。 使用 只要 a 一个确定的 ,如 a=6 厘
米,那么 个正方形的周 是 24 厘米,面 是 36 平方厘米。 用文字表示公式,容易 。
第 3 页:用字母 n 代表自然数。
如 ,一个人有 2 只手,那么 n 个人有 2n 只手。 言简洁, 算也非常方便。 ( 多教案用 n 只青蛙 n 嘴,
2n 只眼睛 4n 条腿,也很好)
第 4 页: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未知数。
例如,我不知道一支 笔多少 ,将它用字母 a 表
示。 但是我知道 笔是 5 元钱(已知), 笔、 笔各一支需要付 11 元钱。 那么只要写出式子 a+5=11, 就知道
a=6。
种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通 式子运算, 行推理求得其 的数学方法,是数学中特有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以上 4 页, 引导学生走向求解方程的重大数学思想方法,已经达到目的。 至于上述教材中关于爸爸年龄的问题,属于函数概念的范畴,也许放在 “数学广角 ”或
者练习中比较合适。 无论如何,不要冲淡 “用文字代表特定未知数 ”这一主旨,方程毕竟是本单元的主题。 至
于乘法交换律 a×b=b×a,虽然也用文字代表数,却与求一个未知数的要求完全无关。 指出这种差异,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 希望教材编写者站得高些,想得深些,写得好懂些、有趣些,给学生更好的精神食粮。
四、 对于字母表示数,功夫要花在“字母参与运算”
上
数学的价值在于可以运算。 记得一位数学名家给笔者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我曾和美国的拓扑学大家惠特尼谈起什么是代数,我认为‘文字代表数’并非本质所在, 本质在于文字可以和数字以及其他符号进行运算。惠特尼一听,把大腿一拍,说:‘对啊! 我们不知道字母 x
是多少,却可以参与运算了。 这就是数学! ’”
这里,我们引用 CSMS 数学研究小组的著作《孩子们的数学理解(11~16 岁)》 里的一张图中所包含的 4
道测试题[2]:
图 2
数学版 2014.10
评
论
与
建
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