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王燕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把一个三角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春天来了,很多人都喜欢出去踏青拍照,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一张照片。要想让这张图看得更清楚,我们需要将它放大,比较老师接下来的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放大让我们看得更舒服?为什么?(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3、联系生活实际。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出示)
师:你见过这些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⑴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发现一种放大的方法使图形的形状不变,这就是我们数学意义上的放大,这里面藏着什么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⑵出示图:
提问:看一下这两张图,他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你们观察一下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宽的2倍,放大后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生2: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的比是2:1,放大后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宽的比是2:1。
师:其实,长对长是一组对应边,同样宽对宽也是一组对应边,我们就说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⑶小结:像这样的放大我们就说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这里的2:1表示什么意义呢?它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前项指放大后,后项指原图形)
师:在这里我们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其实,还可以按如3:1、4:1……放大。
2、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刚才我们从长和宽入手,发现了图形放大的规律,如果要把原来这个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板书),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图相比,又有什么关系呢?
交流: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1/2,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这里的1表示(缩小后)2表示(原来)
3、区分
我们刚才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想一想,怎样判断一个比是将原图放大还是缩小呢?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三、实践操作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1、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你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师:在画之前,先要思考哪些问题?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先在方格上描点,画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然后再根据已经画好的长和宽的长度描点,画出另一条长和宽。
生: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图形,分为三步: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各边长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放大图
2、掌握方法了吗?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课件出示)按3:1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思考:你是怎么去画的?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
师:你们对他画的三角形还有没有什么质疑?
师:我倒有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我们通过计算一下子就看出是对的。那么斜边是否也一定放大到原来的2倍呢?你是怎样证明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小结)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就是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通过刚才我们把两个图形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3、刚才我们画出了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你会画吗?现在请你把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缩小,动手画一画。(学生独立画图)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进行缩小的?
师:图形各边按相同的比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三、拓展应用
1、判断下面的比是将原图放大还是缩小
1:3 3:2 2:3 5:1
2、眼力大比拼
3、实践大比拼
A、将长方形放大与缩小 B、将普通三角形放大与缩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不变,大小变
2: 1放大 1:2缩小
放大后边长 :原来边长=2 :1 缩小后边长:原来边长=1:2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