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及学科渗透策略学习心得(虞萍)
发布时间:2014-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虞萍
浅论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及学科渗透策略学习心得
一、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长不首肯
随着“70后”“80后”纷纷步入家长行列,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逐步变得科学化、人文化,这部分家长愿意主动再学习求发展,乐于接受先进的教育经验,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但这批人中也有部分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改变命运”让他们摆脱了贫困与劳苦,使他们得以在城市之中拥有了一席生存之地,但同时,这种思想也根深蒂固地成了他们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
2.学校不落实
走进学校,细细审视体现每学年教学计划、落实孩子每天学习活动的课程表,各种课程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为了体现某些教育特色,菜单的搭配与设计可谓费尽心思。但是劳育呢?有的学校某些年级已经将其“隐身”了,暂时没有消失的也只是在课程表上“露个脸儿”而已。
3.社会不提倡
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大会唱“劳动最光荣”了,大学生谋职也不大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虽然,我们不会再当着孩子的面厉言教育:“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和她一样扫大街!”可在这些“猴精”的孩子心里,他通过察言观色,难道看不出劳动者已被社会划分为“三六九”等吗?
二、教学学科渗透劳动意识的策略
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改变教育管理、改变学生成长环境,但我们能够从自身开始转变观念,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去。
1.解读课程资源,激活劳育因子
细阅苏教版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活跃在各年段之间,显性的、隐性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情怀的,都有涉及。虽然劳育不是文章所要重点表达的主旨,但却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劳育契机。
2.自主拓展实践,享受劳动乐趣
情怀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劳动教育与语文课堂需要互相延伸与交融,我们可以将某些劳育的教学点扩大、深化,以实现劳育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飞跃。
3.了解模范事迹,感化心灵世界
爱祖国从爱父母开始,爱父母从做好小事开始,劳动教育为爱的成长积蓄力量。教师要善于用好身边的活教材,让学生在榜样的号召下净化人格、启迪思想。
4.制定成长档案,细数心路历程
把教育范围局限于校园之内是不科学的,把教育职责推卸给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如何使劳动教育在教师的影响下有效渗透到学生生活中,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我设计了以下学生劳动技能成长档案。
总之,我们不能为了教育形式而孤立片面地指导学生进行劳动,要将劳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相结合,不再为劳动教育而进行劳动。希望我们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不管身处何地,都能主动地说一声“让我自己来”,不管面对何人,都能真诚地说一声“让我来帮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