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崔 霞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太苦了,需要经历不停地考试。为了迎接考试,各种依靠加班补课的“题海战术”、“魔鬼式训练”在尽管是严打的背景下也还是屡禁不止。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我们能看到,原来,美国的考试一点都不亚于我国啊。请看:
每个星期,我班上那些十到十一岁大的学生们都要考拼字和字汇。
每周都参加州政府规定的数学科测验。
每年参加州政府规定的自然科测验。
许多外籍学生参加英语测验,以向学区证明他们能流利使用这个语言。
每年都要参加四次由学区举办的读写测验。
每年参加四次由学区举办的数学科测验。
每年交给学区三篇作文。每篇文章最多要花一整天才能完成,而且孩子们从没看到过结果。
在一年结束之前,学生们会花两个星期参加加州测验。
雷夫老师肯定地说:“这就是事实。”无独有偶,看到了一篇《美国小学卧底记》,从中也能窥见一斑,文中写道:“放完春假没多久,我们就要迎接一个全夏威夷州的大考了,对于这次大考,老师真的很重视。在上个学期末,老师就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大沓足有30页的A4纸,上边正反面密密麻麻印满了试题,让我们在春假里做完。当时我瞪着这些沉甸甸的纸张,简直有些怀疑我是在美国。要知道,即使在中国,短短两周的假期,老师也绝对不会留这么多的作业。春假结束之后的这一周,老师也是狂给我们发卷子,几乎每天都有一份七八页的卷子,并且随着考试的日益临近,我们的作业已经升级到每天十几页了。”
如此看来,学习,真的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雷夫,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勇敢地表达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面对题海战术,他发出诘问:“如果小孩会算十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五百题?如果他连十题都不会算,要他做五百题的意义在哪里?”在雷夫的课堂上,也面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等问题,他运用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代替枯燥的练习,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写作的方法。令我惊奇的是,他直言不讳地教学生学会“应试技巧”。比如,第二天要考试了,他会和学生一起讨论今天晚上怎么过的问题,再比如,他会教学生如何做选择题。于是,令大家疲惫不堪的“应试”,却成了雷夫的学生兴致勃勃挑战考官的游戏。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雷夫阐述自己如何教学阅读、写作、数学。透过这些原生态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教师,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教师。面临教育大环境,他在教育的功利化、庸俗化中坚定不移地秉持着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对儿童学习的深切体察,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开放、鲜活,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创造一个温暖的、润泽的、消除恐惧的学习环境需要师生相互充满信任,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需要有“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仁慈和信心,需要做到“在学校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结出果实,而不是一朵空花”,需要对教育的一往情深……
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知识是严谨的,但是知识也可以是欢乐的、灵动的。教育可以通过教师或诗意、或朴实、或理性、或形象地表达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且持续长久。
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尊重感,每个学生都能信任地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细腻,自己的眼界却更独特、深远。
看《56号教室的奇迹》,令人相信,在教育的旷野中,总有这样的情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完美,坚定执着,永不言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