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沈小丽)
发布时间:2014-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小丽

 

1月份学习资料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武进区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沈小丽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准备是备课,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
何谓预习,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习的过程,是探究并体会的过程,是形成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预习,发挥预习的重要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指导学生“读”:读熟生词,读懂句型,读会课文
1.读单词。学好英语,生词是最大的拦路虎。因此,无论是“新”课还是“旧”课,熟读单词是必修课。若为“新”课,课前预习以读教材后词汇表中的生词和短语为主。要做到“识相”、“知音”、“晓义”。所谓的“识相”就是看到该词能认识并会拼写;“知音”就是知道该词的音标,不但能正确发音,而且在听到该音标时能意识到该单词;“晓义”则是知晓该单词的基本释义。若为“旧”课,课前读单词的目的就是巩固,要做到边读、边拼、边记、边造句,即一边读单词的音标,一边拼写单词,一边记单词的词性与释义,一边用该词作简单的造句练习。
2.读句型。英语文章中的句型,如同中文文章中的好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找出结构优美的句型、含义(寓意)丰富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并模仿使用。如模块一第一单元“Anne’s Best Friend”中的首句: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就是一个既含句型(定语从句)又有寓意的好句子。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熟读这些句型,势必有助于学生英语表达质量的提高。
3.读课文。美国作家D.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课文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材料,因此读课文应该是课前预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课文分默读和朗读两种。遇到一篇新的课文,首先应该通过默读,理解句意,理顺文章结构并把握其大意。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朗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意群意识和正确的语音语调。由于在阅读课前已把好课文的脉络,上课时对于老师设计的各种信息捕捉与运用任务就会感到游刃有余,而课前的课文朗读又使学生在用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时充满自信。
二、指导学生“划”:划生词、短语;划重点、难点
1.划生词、短语。在课前预习中,要指导学生划出教学材料中出现的生词与短语,并结合句意巩固“读”的成果。在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其在句中的运用,感知它的基本用法。如在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re going though?一句中,应划出的新短语是go though,结合句子学生不但能巩固它的意思“经历”,而且还能够感知它是一个及物的动词短语。
2.划难点、难点。指导学生对预习过程中一时搞不懂的词语、句子、句型、新的语法进行划线,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解,从而避免盲目听课。
三、指导学生“问”:提出自己预习中的问题
预习不仅仅是预先熟悉一下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在预习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是联系过去学过的有关知识,围绕词义、词的用法和搭配、句型结构、语法概念等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预习语法同位语从句时,一个可能的问题就是它与之前学过的定语从句有什么区别,因为两者在形式上与内容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二是围绕课文的内在联系、情节变化、说话人的意图等提出问题。问题势必带来思考,思考后自己解决不了的那部分,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可见,这样的预习可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听课,从而有效地提高听课效果。
四、指导学生“思”:思考问题与上课内容
1.思考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现行教材后面的词汇表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上仅给出了中文释义与词性,这对于掌握词汇并正确运用词汇是不够的。因此,在预习时,特别是在词汇课前的预习时,应积极思考词汇的语用意义,思考之前已学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思考它们在用法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等,同时记下自己的疑点或难点,以此明确听课的重点。
2.思考课堂教学的可能内容。每一堂课,根据其课型,均有相应固定的内容和教学流程。如果学生能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流程,思考并准备相应的知识,课堂参与就成为可能。例如在warming up中,老师通常会根据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或使用教材编制的任务,或自己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回顾与该话题有关的词汇与背景知识,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热身”。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在预习时提前做好自我热身呢?以模块一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友谊”,在warming up中,老师肯定会问及涉及朋友素质的相关问题。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对此进行全面思考,就能从容、流利、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课堂参与质量。
3.思考课本配套的问题设计。教材中每一单元的每一部分往往都设计有相关的一些问题,它们或是来引出本部分的中心学习任务,或是来检测评价本部分的学习情况。思考启发性问题,将使学生有备而说,思考评价性问题,将使学生有备而听。
五、指导学生“查”:查词典、查资料,自主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1.查词汇。由于教材后的词汇表中仅有中文释义,它并不能告诉我们词汇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和具体的用法,因此在对词汇课的预习时,应借助英英或至少用英汉双解词典,明确词汇的实用意义与用法。如短语be concerned about在词汇表中仅用中文注释“关心;挂念”,但表示“关心”的短语还有care about, care for, be worried about等,它们在实际运用中其意义与用法有无区别,若有,区别又是什么。如果学生能通过查词典或相应的参考书,就能提前对它们有所了解,并在听课过程中验证或纠正自己的理解。
2.查背景知识:对于课文,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百科全书等查找背景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自由地运用这些知识来参与课堂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耐心指导,并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教师给学生的“鱼”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渔”之后,自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