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论文之十八
发布时间:2013-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江苏省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陈丽峰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不同的人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如认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不同的人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如认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纬度。此外人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应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展,根据学生学习、认识、应用、创造社会共同经验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为智慧。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落实中学化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热门的话题和焦点,下面结合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有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和储存教师所提供的零散的知识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化学实验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民主氛围的创建的有效性,课堂引导、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等,而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过程诸因素的联系和合理组合,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制订的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协调的,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需要、兴趣、学习潜能等因素,因材施教,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总结,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要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问题为本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的作用,教学中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问题,使其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探究、知识整理、上网寻找资料等),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到,探究式学习的确特别适合涉及化学基本原理的化学理论课,因为这类化学理论课程有其特殊性。资深课程专家王侧三强调:“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不仅内含有关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而且内含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内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化学基本原理知识大多具有这样的特殊性,因而探究式的教学运用于这些化学理论课,不仅不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反而能够得以提高。这是因为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置身于经过教师精心演绎的“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枯燥的规律、难懂的原理和抽象的概念因此变得鲜活、生动和亲切,难点得到化解,重点印象深刻,在这样的教学中认知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恰好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能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而不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过程中的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课题、探究性的实验设计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制造分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这充分说明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发展。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学生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步步演示,教师提醒,全体同学观察,展示物质的性质。有效的演示实验能吸引全体学生的眼球,把全体学生思维引到所要研究物质上来,使全体学生用心听,仔细思考,静等教师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示出来,无疑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演示实验为前提。如鲁科版《化学173页研究氨与铵态氮肥时“观察. 思考”氨的性质[实验1]氨的喷泉实验;[实验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教师边做实验边提醒①形成喷泉的原因,同时说明氨有什么性质;②氨溶解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喷泉呈红色说明了什么;③[实验2]中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性质。通过有效演示实验,环环相扣展示氨的性质,学生的脑子中形成很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提高有效的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永恒的主题。
4、反馈调控的教学策略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在练习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巩固。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应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除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学习计划,使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得到实现。
5、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评价要坚持激励性、发展性、自主性、可行性原则,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评价理念。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潜能,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三)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情投入,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在学生表现良好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在不断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好的调动,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角色转变必将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通过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过程。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离不开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学习。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协调好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小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法,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的过程。探究学习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让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德儒.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上海教育科研,1999,(5).
【4】            王祖浩.上海市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