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之十三
发布时间:2013-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峰
践行课程理念,优化作业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路
武进区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王琳
邮编:213145 联系方式:15061112021
作业,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设计,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枯燥的题海苦练,或呆板的知识仿效,或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这样的作业练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成了空中楼阁。而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
随着我国中学化学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许多学校已经基本完成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和接纳。但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宏观上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更需要扎扎实实将教学理念转化到教学行动中,将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化学作业设计作为化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的优化既是对作业本质的内在提升,更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实施。因此,某种程度上而言,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作业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日益提倡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今天,只有优化作业设计,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除了传统的巩固知识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巩固加强,而作业的优化设计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培养兴趣的原则。古代教育家程颐先生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爱学、学好化学。
2、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成不同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模式和不同分量的作业,也可以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成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3、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这样才可能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有用,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化学作业的呈现形式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创新课程和拓展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化学作业的形式要进行优化。
1、口头型作业。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重新组织语言,阐述某一概念、原理、实验现象,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口头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及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一定作用。如在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很多学生为“火星四射”的现象所折服,可在描述时却往往叙述不全,突出了“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其他。通过口头型作业的训练,学生在了解燃烧本质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完整描述该实验现象。
2、书面型作业。其形式主要有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如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垃圾情况及城乡居民的燃料、农村施用化肥农药情况,还有白色污染与我们生活、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添加剂与绿色食品、空气中污染与呼吸道疾病、水质污染中酸和碱、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对策等等。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只有学生认真去研究,才可能亲身经历“设疑—析疑—解疑”的探究过程。
3、阅读型作业。教材提供了较多的“拓展视野”,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宽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内容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在讲到“几种常见的盐”时,教材提供了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的简历,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声誉,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本并没有对“侯氏制碱法”作过多阐述,此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并了解“侯氏制碱法”的相关原理。
4、实践型作业。其形式主要是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有以下特点:药品、仪器、设备在家庭条件下可以满足,装置简单,实验步骤和药品用量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为实验的一部分在传统作业中往往被忽视,其作用却很有意义。家庭小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利于疑难问题的解答,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而且会使化学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本上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可以演化为家庭小实验“自动熄灭的蜡烛”:在玻璃杯底铺放一层碱面,把一只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杯底,沿杯壁缓缓倒入白醋,过一会儿,蜡烛自动熄灭,同样也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5、游戏型作业。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识记“俗名、主要成分及化学式”时,教师可设计一款类似于“连连看”的游戏,让学生在寻找中加深对相关物质俗名及化学式的记忆,从而知道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纯碱”、“碳铵”等物质原来就是自己所学的碳酸钠、碳酸氢铵。
三、优化化学作业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建立学习档案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作业档案,学生在学习作业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作业档案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2、完善纸笔测验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3、优化活动表现评价。这种评价是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这种评价方式主要针对于实践作业和书面作业,使得评价的方式更完整。
优化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化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推进化学作业改革,创新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要使学生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成长。
附:2013年3月26日在《考试周刊》2013年第25期发表《践行课程理念,优化作业设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