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与心得(杨亚娟)
发布时间:2014-05-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亚娟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教师理论学习摘要与心得
教师姓名
|
杨亚娟
|
职称
|
中一
|
任教学科
|
语文
|
学习内容
|
多维视野中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
学习时间
|
2014、5
|
||
、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一篇基本合格的记叙文必须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让人看过以后能感觉到“知道了”。只有先做到叙事清晰、详略得当,才算是越过了最起码、最基本的记叙文写作的首级阶梯。
例如在一次“意外”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将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结合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制作的一段多媒体动画,动画中一位身穿学生服的男生自行车骑得飞快,却因为车链子的断裂而被重重的摔在地上,让学生对这一片段进行描写,要求把事情的“六要素”清晰的呈现出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那是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去看望住在郊区的外婆后独自骑车回家。突然雷声轰鸣,由于担心会下雨,我骑车骑得飞快,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就像在参加骑车比赛一样。突闻“咔嚓”一声,低头一看:哇,不好,车链子断了!出于本能,我不假思索的一捏闸,结果连同自行车一起,出乎意料地就被摔了个底朝天。”
在上述的练习中,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情景交融的写作素材,使得学生觉得有话可说。通过这短短的一百个字,我们能了解到这一段文字中描写的时间是去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地点是回家途中;人物是“我”;起因是避雨;结果是“底朝天”。虽然这还不算是一段美文,却也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二.利用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写出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抒发了至真至诚的情感,才能把日常生活中即使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能为其披上一件情感的护衣,正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即使是小小的背影,也能衬出大大的父爱。然而学生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和观察的习惯,在作文中常常是胡编乱造,充斥着虚情假意。
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对外婆的记忆已经变得很淡了,不过,我却还记得在太阳底下外婆那一头银发显得格外耀眼。还有外婆很擅长做烙饼,她曾经在村口摆过地摊卖烙饼,每次见到我回来,都会给我烙烧饼,又软又好吃。站在乡下老家的门口,外婆的身影似乎又回到了我前。”
在这一片段中,学生的描写本没有错,但是总感觉文章还不够情深意切,比如,“我”与外婆已经阴阳两隔,却在文中感觉不出“我”对外婆的思念,还有外婆的摆地摊、亲手为“我”烙烧饼也显得平铺直叙。祖孙情深,如果能再加上适当的表达技巧和细节化的处理,就能起到以情动人之效。为此,我在课上向学生播放了央视的亲情公益广告,告诉学生要懂得感恩,别遗失那份亲情,在观看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在重新对此文进行修改润色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运用一串排比句,勾画出外婆在自己心中模糊却又清晰的印象,效果大有不同:“虽然外婆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但她那最拿手的烙饼,依然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虽然,外婆与我已经阴阳两隔,我却似乎还能触摸到她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的满头银发。在通往老家的村口,我似乎又看到了外婆在烙饼摊忙前忙后的身影,瞬间勾起了我对外婆的深深回忆。”
三.结合生活资源,使学生能写出深意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生活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以生活资源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在记叙生活琐事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个人体验,从而升华文章主旨。
例如在“我行我素”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先搜集一些关于“我行我素”的题材内容,比如关于我行我素的人或事的一些社会热点、名人轶事,或个性网等我行我素的相关网站,以及他人对我行我素正反两面的看法等,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新鲜的材料。一位学生在“我行我素”的作文中描写了“我”抵抑诱惑,揭穿骗子设捡钱包骗局一事,并在文章最后引用了“我行我素”这个成语的出处,结合陶渊明宁可辞官也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进行叙议结合,一下子为文章支撑起高度,使文章变得丰富、深刻。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丰富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把在信息资源中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为原本死气沉沉的作文教学课带来前所未有的冲撞力,使学生的每一篇记叙文都能有血有肉、言之有物。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