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出处:原创 作者:江南风
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走到今天,“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题,全国各地就此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作业设计问题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被“忽略”了,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生平日课外作业总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然而很多学校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远远突破了规定,铺天盖地的语文作业压得学生疲于应付,难于招架,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同时,语文作业还存在着质量偏低的问题。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着六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是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宝藏不去采掘,就着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是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令学生们感到做作业“味同嚼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量过大,质量偏低,以数量代质量——小学语文作业量与质的这种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一切无可辨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作业进行革新,让语文作业跟上课改的步伐,那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因此,在平时我常常想,在作业问题上,有没有“点金石”?有没有让学生特别喜欢的、觉得有趣的作业?有没有“解一题,百题自开”的作业?有没有学生做完后变得更加聪明的作业?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做语文作业而且乐此不疲?近年来,我带着这些问题,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拜读了许多名师的宝贵经验文章,尤其特别注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设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在我把自己学习研究的一些体会,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给诸位领导与同行们作一个汇报。
一、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原则
当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即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顺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转变。这对于语文作业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业应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彰显语文作业设计的新理念。具体地讲,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无论是知识向技能、智力的转化,还是知识向情感、价值观的转化,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和反复练习。
发挥主体性,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作业的宗旨要明确,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要有利于实现由前一个发展水平(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后一个发展水平(或称“最近发展区”)的转变,能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情感愉悦。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能让学生一见作业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要充分发挥反馈在强化动机方面的作用,多设计一些反馈性作业。
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心中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作出适应的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二)系统性原则
合理构建小学语文作业的结构体系,是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系统原理,合理的结构体系首先应是目的同一的体系。同一的目的是系统的统帅和灵魂。对于小学语文作业各个板块和训练点来说,其同一的目的就是语文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作业设计需要以课标为准绳,依据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其次,合理的结构体系应是整体协调的体系。任何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诸元素相互协调、动态平衡是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小学语文作业的各大板块,如“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作业”、“综合性学习”等;各个训练点,如“识字与写字”里的汉字结构、查字典、正音、写字等,都应统筹兼顾,形成合理的比例和序列。
再次,合理的结构体系应是开放的体系。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都会与系统之外的事物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都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小学语文作业结构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革。
(三)启发性原则
课标中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一些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如独立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亦已有所发展。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死记硬背、照抄的机械性作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机械性作业,虽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比重过大,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了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性,增强启发性。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
(四)渗透性原则
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它学科的内容,首先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教材本身广泛地涉及思想品德、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劳动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与其它学科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它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运用渗透性原则时,还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透而不庖代。语文学科终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语文作业无论渗透什么内容,都不能偏离语言文字训练这根主线,永远都姓“语”。二是有机而不牵强。这种渗透应是自然而然的,能够为学生顺利接受的。
(五)实效性原则
物质资料的生产十分讲究投入与产出,学生作业也应该讲究效率。诚然,学生作业需要一定量的投入,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也就无法实现知识向技能、智力的发展和转化。但是,语文作业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依靠“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有时反而适得其反,走向事物的反面。再者,小学语文作业份量的畸形膨胀也全阻碍学生其它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就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语文学科内部来看,除了语文课外作业,还有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然而,课外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业负担过重,势必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其它语文课外活动形成巨大的冲击。再从小学教育的全局来看,课改后的小学课程体系,学科课程门类众多,活动课程异彩纷呈,环境课程亟待开发。这一切客观上已经不容许小学语文作业无限制膨胀。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从外延无限扩张转向内涵充分发掘,坚持效益至上,以质取胜,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作业总量。
二、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为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指明了方向。下面,我想谈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下面试举几例:
1、书面作业口头化
对字词的掌握是小学低年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为了巩固知识,教师总不免让学生十遍、八遍地反复抄写。可这样的作业不仅给学生带来困难,而且不能适应他们的思维特点,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因为这个学龄段的孩子手部肌肉不发达,能够安心静坐的时间不长,但这个学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为解决这样的矛盾,我们不妨应用“形象记忆作业”和“延伸扩展作业 ”的方式,让学生多想多说少写。依此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反复抄写的枯燥与劳累。
如学习生字时,我不是让学生去写多少遍,而是让他们各自想办法怎样去记忆生字。在学生的眼中,生字是一个个音形相加的、充满趣味的“故事”,可以这样有情有趣的说出来——
足——是一个人拿了一把钥匙;
唱——是小太阳躺在妈妈的身上唱歌;
墙上放了两把梯子——就是“非”;
不对,“非”像铁轨;
我说“非”像公园里的长椅;
妈妈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串”;
“春”字是三个小朋友在太阳底下做游戏;
“星”字可以这样记,今天是我的生日;
“早”字很像太阳刚出山啊;
一张大嘴巴咬掉了牛尾巴,就是“告”;
我这样记忆“飘”——二小在西边玩风筝;
………………
这就是一年级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诠释与记忆之法。此时,我对“书画同源”的语义在学生这儿得到了最佳的理解。
学生这种自由放飞的想象,也激活了我的想象,我也给他们编起故事来:
古时候的人认为有很多衣服穿、有好饭吃就是富裕,所以“裕”字就这样造出来了;
“游”表示一个人带着她的孩子在方方的水池里戏水;
你们知道吗,古时候的学生上学时,没有铅笔、钢笔、圆珠笔,他们用的笔都是用竹子做笔杆,动物毛作笔尖,因而祖先就创造了“笔”这个汉字,所以,中国的毛笔书法是我们祖国传统的艺术;
…………
智慧来自纯真,来自单纯的想象与理解,恰恰是心中一张“白纸”的孩子们用他们的童真、童趣,用这超越文字的想象与理解,用他们特有的“文化背景”、“话语”、“意境 ”去理解、感悟着语言文字,并为我们成年人表达着这文字背后的生动的意义。在这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内容里,竟让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如此美丽、闪光、灵动、充满情意、充满智慧和充满新生过程的场景。
在这个环境下,我与学生共同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我们何须还要按照旧有的方式去讲解,何须还要让学生对每个生字去十遍八遍地抄写?有了这样的练习后,我们完全可以减少抄写生字的遍数,为学生留下快乐玩耍、自我探索的时间,为他们埋下学习的快乐与幸福的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即进行生动地创造,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我们的作业设计完全可以进行如此的改造——书面作业口头化。
2、表演作业
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较强、情节适合于表演的课文时,为了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们自由组合,自认角色,表演课文剧。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让学生分组排练,有扮演小女孩的;有扮演先生的,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参与,每个扮演者都很努力地去刻画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把人物的言、行、神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作业,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画画作业
在学习《北京》一课时,发给学生天安门广场空白方位图,请学生独立填写广场各方位的重要建筑物名称。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有一位教师别出心裁,在学了古诗《绝句》后,让学生为同学们设计一种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具体的图画的作业,大家兴趣盎然。老师让学生回家后,先绘出本诗的背景图,然后按诗句意思剪出诗中其它事物的形状图,并涂上颜色,第二天到班上展示。第二天,古诗《绝句》剪纸贴图演示会开始了!会上,有位学生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只见她将自己事先画好的上有万里晴空、下有清澈江水的背景图贴上了黑板,然后按四句诗句意思,分四步在背景图不同方位贴上涂色的剪纸作品。第一步贴上翠柳和黄鹂鸟;第二步贴上一斜行飞天状的五六只白鹭鸟;第三步贴上高低错落的白雪山川(背景图最上方);第四步贴上三五只小船(背景图最下方)。听、说、读、写、画、算、演、贴、查、问、收集、实验等,都是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设计作业应体现多样性,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簿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主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粉呈的作业。
下面着重例述阅读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阅读作业的多样性。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体现于学知识和练能力的结合,听、说、读、写、思语言能力的全面训练,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即在内容上既让学生练习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又训练学生的写字、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等能力。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体现于既有少量的以知识为主的记忆题,以练习、考查知识的巩固状况;又有比重较大的理解题、表达题,以训练、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具体地讲,观察、赏析、思考、演示、实验、口述、读背、笔述、图解和创作等无所不有。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把握各种阅读作业的类型及其功能。主要的阅读作业设计类型有如下四个方面:
1、积累感悟型作业
它是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强化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的作业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潜心会文,披文入情,尽可能地多朗读背诵,充分感悟和积累语言,实现外部语言的不断内化。主要形式有名词、佳句、名段、佳篇的积累及朗读、复述、背诵,或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赏析,通过比较、揣摩、选择等训练,不仅理解语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从而实现增加语感和积累典范语言的目的。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逐步形成技能,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细心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学《变色龙》第12自然段中的一句话:“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碟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让学生反复朗读、品读,完成下面三道作业:
①这句话写变色龙(捕捉彩碟),它的动作非常(迅速)和(准确)。
②描写变色龙捕捉动作迅速的词有(迅雷不及掩耳、刷、刹那间),描写动作迅速、花时间短的词语还有(转瞬、一眨眼……)。
③你觉得这句话哪些词用得生动形象?为什么?
这样学生以读攻读,口诵心维,披文得意,入情悟理,不仅充分感受变色龙捕食迅猛、准确的生理特点,还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从中学习如何表达和如何精彩表达。
2、变式尝试型作业
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新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的知识,将课文的内容稍作变化,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通过自学和类比的方式落实“双基”。如阅读课中的词语搭配、选词填空、列举近义词反义词、组词换词、比较句式、变换段序、仿写句段、改变文式等等。变式尝试型作业,训练目标明确,形式多样,难易适宜,容易引起学生的作业兴趣,容易穿插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以练代讲,化讲为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诗歌的表现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再读诗文:哪些诗句写“问”,哪些诗句写“答”?谁在问,谁在答?再联系练习1的“学会请教”的要求:有礼貌、说清楚,想象讨论:贾岛会问什么,怎么问?童子该答什么?怎么答?接着让学生扮成贾岛和童子演一演,议一议,最后写写“问”的经过,这样让学生深入读一读、想一想,尝试演一演、写一写,将语言文字转换成鲜活的画面,凝炼的语言转变为形象的故事,从而将诗歌的意境逼真地再现了出来。
3、迁移延伸型作业
它是为了使学生将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将新知识向旧知识拓展而设计的作业。教师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时,设计一些过程性练习,为学好新知铺垫;或者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碰到困难时,设计一些诱导性的迁移练习,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进而较快地学习新知识。这类作业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迁移,设计的作业既要异于旧知,又要含有旧知,置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于其间,以引发学生在产生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联系中,拓展延伸,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设计一道成语练习题:
填写成语,并完成练习。( )( )洋洋 垂( )丧( ) ( )( )成行 目瞪( )( ) 转( )为( )
①以上成语表示人物神情的有: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中含有人体器官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选一类成语中的两个词,写一两句话:_____________。
这样的作业基于文本,首先要熟悉课文中的成语,根据意思填入恰当的字;其次,在把握成语的特点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延伸,学习积累和运用。
4、变通创造型作业
它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设计的一种作业。即那些能运用已有知识、经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独创性结果的作业。这种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语文实践的创新活动,立意新颖、构思奇妙的习作等都是一种创造性的作业。
例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三道填空题:
①人们从蝙蝠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②我还知道( )的发明,用它来( ),是从( )得到的启示。
③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显然,教师在鼓励学生从语文中去发展创造性、发展性思维活动。
此外,还有拓展性作业、选择性作业、归纳性作业、沟通性作业,等等。
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加德纳看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只有通过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开发,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每个人的智力水平。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实物感观、形象思维强,却难以理解事物抽象的本质,到三四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可以摆脱被感知的直观物象,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到五年级才开始向更高水平发展。
有研究还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业设计的层次化,要从作业的难度和作业量的分层两方面考虑。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作业,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或减少徒劳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薄弱些的可以做简单的。但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往往会有学生知难而进,更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尝试着能摘到桃子。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并找出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难易有别的作业。
例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又如,在阅读教学中,学了《长江三峡》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辨字组词:撕( )旋( )涡( )
嘶( )漩( )窝( )
②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刀砍剑劈、嘶鸣吼叫、东闯西撞。
③摘录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很壮美的句子。
④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创作一幅三峡的山水画。
⑤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⑥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三题做)
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一组作业题:
(1)基本题
①根据课文内容,请你给课文另编写三个比较贴切的题目。
②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并用上其中的2~4个写一段话。
③请你把法布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周围的小伙伴听。
④摘抄课文中的佳句、佳段,再写写自己的体会(评点佳句、佳段)。
(2)自选题(选做一题)。
①法布尔是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请介绍他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②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请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具体的事例,概括地介绍这位小“虫迷”。
③你还了解其他科学家成长的事故吗?请作个简单的介绍。
④法布尔从小是个“虫迷”,你或你的小伙伴迷恋什么?请仿照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个人。
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适应学情,以学定练。教师根据具体学情设计出多层次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获得自我发展。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会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综合性,拓宽学生作业的空间
1、三维目标整合
语文素养的提出把学习做人与学习语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整体人的发展思想,这是语文教育理论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每一篇课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同时又具有文学性和知识性等,这就决定了语文作业应注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减少单一训练功能的语文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多个维度、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性作业。
例如,针对《师恩难忘》一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
①找找、读读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两个“树”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树”:_________,第二个“树”:__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
③“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我终生难忘?
④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你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找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抓住“树”、“教诲”和“终生难忘”等重点词去理解句子,深入感受田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品质,并表达出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样的作业,知识和能力兼顾,听、说、读、写综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内容与形式的感受能力,也从中受到了田老师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三维目标得以有效的整合和全面落实。
又如,学生阅读完《可贵的沉默》一文,可设计如下作业题: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疚:_________ 赦免:____________
②把文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③摘录文中表现情绪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④“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孩子们沉默不语,此时此刻,他们也许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课题是“可贵的沉默”,你认为这“沉默”可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读这篇课文的对话部分,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如果让你做小老师,你准备怎么分工表演读?
⑦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对你自己的父母说呢?回家后想为父母做些什么?
以上作业,既有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训练,又有读书方法的渗透练习。第4题是让孩子移情体验,培养想象力。而第7题则切己体情,给学生一个自己向父母抒发感激之情、表达爱意的机会。这样的作业练习,可谓多方整合,巧妙融通,关注的是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
2、课内外联系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大地的儿子》;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
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
3、学科间融合
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学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听歌,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课文内容。课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我们的希望》。
我们在教学《游园不值》、《春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回去要画一幅春天的画,有的说要去收集关于春天的诗,有的说要去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有的要把本诗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写成一幅书法作品,还有的甚至要到大自然去寻找春天,认识春天。学生分别把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科学课的作业内容都整合到了自己的作业形式中,使语文作业形式“万紫千红”、“丰富多彩”。
另外,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科学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还可以把小练笔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科学课上的小试验,体育课上的小竞赛,英语课上的情景对话,都是练笔的小话题。
这样,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校内外沟通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
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广告拟写广告;
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挂在本班分包的小树上。
五、作业设计应体现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意沟通课内外与校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一方面,教师要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与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些课文内容、表达方式及其内涵适合用活动或社会实践来展示、拓展、升华。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能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训练。作业形式有调查访问、考察探究、现场演说、采集编创和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
1、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作业
如在学习《自选商场》这课前,可以先留一项预习作业,请学生到自选商场去看一看,买一些好吃的,把商标收集起来做一个贴纸,认识上面的汉字,告诉学生第二天要选一名“认字大王”。在学习《自选商场》一课后,学生们在课堂上认识了很多商品,并在课后练习分类涂色中懂得了给商品分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培养学生分类的实践能力,老师留了这样的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把家里的商品分类写出来,看谁分得好、写得多。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2、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读、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适合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叙事性强的,可以让学生回家说一说;利于表演的,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或伙伴一起演一演,做做游戏。
教学《北京》一课,在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北京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名学生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方位图,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这项活动把观察、复述、质疑、讨论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复述课文时,我又设计了一项活动: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请全体“游客”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结合课文和课外资料,当一回“小小宣传员”,为首都、为祖国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正是这种成功的作业设计,引导了学生去认真读书。通过大量读书,并吸收、应用课文语言,改造成宣传词,有效地达到了语言训练目的。
3、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仍然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作业设计。谢觉哉也说过:“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当中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手了。”实践性作业的一个主旨,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各种游戏中、生活中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比如一年级教学了拼音后,可设计“我动手、我制作”的作业。
①我的家谱:用拼音写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家中其它成员的姓名,并将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②玩具(家用电器)集中营:给你心爱的玩具或家用电器送上拼音宝宝。
③今晚菜谱:妈妈今晚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菜呢?请用拼音写出今晚的菜谱。
④我的杰作:选自己喜欢的音节制作一张卡片。先写上音节,再在旁边写上自己喜欢的话,不会写的音节可用图画代替。你还可以给自己的卡片扮得漂亮些啊。
能配上相应的照片或图画就更好!
该作业的目标指向是,让学生在回家运用拼音的过程中巩固拼音,提高能力,寓学习于游戏活动中。当学生兴致勃勃完成作业后,我们还要重视作业后的反馈交流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不仅知道正误,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有些课文介绍了一些实践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也非常想亲手做一做。
如:
《借生日》——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
《影子》——做做踩影子的游戏。
《村居》——放风筝。
《胖乎乎的小手》——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称象》——按照课文的描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做做小实验。
《火车的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一列火车,举行销会。
另外,在布置“动手”作业时,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可以让学生结合其它课程的学习,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小科技作品。这类作业,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有了自由发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多感官参与的实践性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家乡的秋白梨》这篇介绍地方特产的课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我的家乡在( ),家乡的特产真多啊。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特产推荐会”,请你寻访家乡特产,再从下列作业形式(或自己认为更好的形式)中选择其中一种,一周内完成:
①仿照《家乡的秋白梨》的写法,写一篇习作《家乡的×××》
②写一首诗歌赞美家乡的名优特产。
③动手画画家乡特产,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④设计或收集家乡特产广告词。
⑤收集家乡特产图片,设计导游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游。
温馨提示完成途径:①实地考察;②上网查资料;③请教父母、老师、特产专家;④走访特产商店;⑤走访相关导游、广告公司、营销专家等。
本作业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各种“寻访家乡特产”、“表达家乡特产”的实践活动,通过感受特产之美,感悟家乡之美,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又使其增强了自豪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
六、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放飞学生的潜能
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依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营养,拓宽作业空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个个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作业形式可以是:收集型的、想象型的、观察型的、思考型的、专题型的、自助型的、阅读型的……完成作业的方式有听、说、读、写、查、问、做、演和画,等等。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材料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形式要有选择。
下面,着重谈谈以下几种类型的开放性作业设计。
1、查找搜集型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正确地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有效地运用资料,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后,布置学生收集其他一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事例。学生收集的资料反而可以给教师上一节生动的课了。如有的说:人们模仿蜂巢制成的夹层结构板是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的理想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查找搜集型作业设计应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如教学《郑和远航》时作业设计可以紧扣课文最后一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从三个方面进行拓展收集:
①收集书本以外的有关“规模之大”方面的材料——比如人多:第一次27800人……第七次27550人;种类齐全:宝船、马船、战船、座船、粮船、水船等。
②收集有关“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材料——郑和七次远航先后到达哪些国家?
③收集哥伦布、麦哲伦等国外航海家有关航海的规模方面的资料,并和郑和作比较。
围绕这些资料进行一次“超越文本”的自主对话,使学生真正领悟到郑和远航确实“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然后再“回归文本”,增进学生对最后这句话更深刻的认识。
当然,在收集信息时,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在指定的一些书籍中找,如果有条件,可以推荐一些好的网站,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这种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延伸型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抓细抓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而“源于文本——超越文本”不失为“阅读延伸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课外阅读的无序性、无目的性。如学了《三借芭蕉扇》,可向学生推荐读《西游记》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尽量把课标推荐的课外书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逐渐让学生品读。这种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大量地去接触、去理解、去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开放创新型
教师在设计这种作业时,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综合。比如: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不知道的可以向别人请教,还可以查资料、附照片。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索,在收集资料中探索。对于同一主题的开放性作业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比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可以给一年级的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形式不限,要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学生的作业让人感动:有的做了一个水果盘送给妈妈;有的画了一幅妈妈的画像;有的竟然送了一首诗给妈妈……布置这样开放创新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综合实践型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开展“带给老师一百个微笑”活动,号召同学们“改一次作业”、“辅导一次同学”、“值一次勤”……带领少先队员代表向在校教师和离、退休老师献花。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深切体会到老师日常工作的辛劳,对老师的崇敬、爱戴之情会油然而生。
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学们来到幼儿园做“学雷锋小小宣传员”,向幼儿园的孩子们介绍雷锋故事;来到了公交车站,向过往行人、向车上乘客发放自己制作的“雷锋名言卡”;来到了敬老院为那里的孤寡老人们送去了同学们的祝福……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家乡的河水污染问题,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孩”问题调查)鼓励学生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此外诸如感悟品读型、角色表演型、学科整合型等等类型皆可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讨、提炼。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能力,还应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童年时代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并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
其实,要使作业设计呈现个性化、趣味化、综合化、凸现开放性、实践性,彰显课改新理念,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我们教师具有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心境、一点付出、一种情怀、一份童真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让语文作业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吧!
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1033012453215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103301252691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