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作业形式提升语文素养1月
(作者: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正阳小学 程天敏
发布人: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正阳小学 发布日期:2010-3-10 10:32:52 阅读:86次)
传统语文作业中,教师围着教科书转,课堂内外经常出现重复机械的抄写,学生强化记忆多,应用实践少。一份好语文作业,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还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更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因此,每天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
一、积累性作业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句子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更为学生说话、写作打下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布置积累性作业。
1、词句积累
词句积累的作业繁琐,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词句积累又非常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在布置这类作业时应多变化形式。如学完《庐山的云雾》这课,我布置作业:1、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摘抄下来,再写一写记住它们,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写一句话。2、在课文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这样学生不仅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2、背诵积累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周背诵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可以自选, 也可以语 文 老师推荐。我推荐的文章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定。如学完《美丽的南沙群岛》,我给学生推荐了一篇优美的写景的文章《迷人的微山湖》;学完《赶海》,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文质兼美的《童年趣事》。每周五设一节背诵课,进行背诵比赛,比比哪位同学背得好,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3、摘辑积累
我班学生每人都备有一个笔记本,我要求他们平时在报刊上读到好文章,可以剪贴,可摘录,并在下面写上一句话评语,老师督促学生与同学,家长共同阅读。这样,学生放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收获颇为可观。
这些积累性作业应以课本为主,课外读物为辅,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还可举行一些摘抄本展览、背诵比赛等活动,以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形式多样化,让作业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调查研究类
这类作业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如学完《特殊的葬礼》结合本地区工厂较多,污染较严重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采访本地居民,了解我们周边环境污染现状(小组合作)写采访记。②实地查看,访问环保部门。(调查访问,小组汇报)③设计一条环保宣传语(策划、展示)。
这些作业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整个活动,引得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体验
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更进一步拉进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学习口语交际《我当小导游》时,我布置收集有关家乡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典故、历史传说等,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导游词,介绍家乡的一两处风景,利用班会时间做小导游,给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再如学完《哪吒闹海》一课,让学生自由结合演课本剧。学生在自编自演课本剧时,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演,在他们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内化了自己的语言。除此之外,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还可让学生设计广告、创编故事等。在这些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好途径。如学完《我爱您,中国》后,我要求学生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学资料,并利用资料办一期报纸。在编报这样的综合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相关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再如学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让学生回家做一做实验,并想一想,除了书上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它切苹果的方法吗?还会发现什么图案呢?这一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了解了生活常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
三、探究性作业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显著区别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也把这种教育贯穿于语文作业的布置中。
1、课内探究
这类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源于课文,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内涵为目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理解。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作业:上网下载作者图片认识作者,查找作者资料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学习了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我设计了以下作业:上网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极其风格,阅读他的诗,把上网查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下载共存。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了《船长》一课,我结合这两年来较频繁的空难海难事故,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事实真相,分析事件原因,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这些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如何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课外探究
探究性作业如果仅限于教材,显然是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的,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应恰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事物。如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休息日、假期探究新颖有趣的小课题。如“菊花为什么只在秋天开?”学生一看便来了兴趣,纷纷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将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写出了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科普小论文。
四、阅读性作业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此,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课内,注重课外,拓展一些阅读性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综合素质。
1、长期阅读作业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个学期读书计划,有计划地读完我推荐的读物。本学期我为学生推荐了《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两本书。我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生们兴趣盎然,读书的积极性极高。这样,学生通过长期课外阅读,积累了语言,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
2、延伸性阅读作业
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延伸性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书籍,这样创造性地阅读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如学完《海伦•凯勒》一课,我告诉学生,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你读了《假如给我三在光明》这本书,你会对海伦•凯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们兴致极高,纷纷找来这本书读。
阅读性作业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语文作业无论形式怎样,最终都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出发,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以上列举的语文课外作业形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集读、思、写、说于一炉,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地让学生每天心中有语文,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