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和师德修养的民族,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历代圣贤对师德内涵和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并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他们惠泽桃李无数,成为世人楷模。
作为老师,我们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高贵的荣衔,但我信认同自己职业的辛劳,乐于追求美好的教育教学生活,乐于修炼自己的品性,乐于强健自己的身体,乐于向周围的学生、家长、同事、亲人传递爱、施加爱。我们的工作不是用来昭示自己的高尚与伟大,而是展示并印证着自己对教育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师爱为魂----付出爱,收获爱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德修养的内涵非常丰富,人们常常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其内涵。
师爱是师德内涵的核心。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热爱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与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用真诚无私的爱才能温暖他们的心,如果希望孩子们能主动改变,按照我们的期望发展、成长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因为,真诚、足够的爱最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名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
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学高为师----自我完善,持续发展
师德的内涵不仅仅是深沉的师爱,创造性的智慧,无怨无悔的奉献,今天的师德内涵还应该增加一个重要内容----专业水平的自觉提高。因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自觉用心研究教育、研究学生,不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那么他的持续发展潜力就会日渐消退。
只有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勇于付出的老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不断进取的老师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本着这样的教育幸福观我们才能在教育之路上越行越远。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履行职责、收获成长,这是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从事这一事业我们要坚守的是一份心灵的宁静,是一份勤于自省、完善自我的清醒。坚守宁静,勤于自省,少去一些随波逐流的浮躁,让我们的自身价值和尊严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体现,在自我追求与自我完善中得到体现------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这就是我们最丰硕的收获。
身正为范----为人表率、团结协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为人表率,重视人格的修炼是我们老师要格外关注的。
在我们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需要相互合作与支持。因为,只有在真诚的合作中,才能体现我们的职业价值;只有在愉悦的团队分享中,我们才能更多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摘下教师的神圣光环,我们是真实的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当我们用平和的心态,轻松的姿态,享受的状态来对待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师德是什么,是发自内心的深沉关爱,是富有创新的教育智慧,是无私愉悦的激情奉献,是孜孜不倦的自我追求,是默契友好的协作意识,或是享受教育的轻松心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人生,在塑造学生的精彩未来时,一起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