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这个班刚一个月,李志国和王守和便动手打了起来。李志国性急之下抡起椅子要向坐在他前面一排的王守和砸下去。万幸的是旁边的同学把他抱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争端是因为王守和坐椅子摇来晃去,椅子碰痛了李志国,李志国骂了他一句,王守和反唇相讥,于是战火升级,化玉帛为干戈,打得不可开交。-原来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我并未一笑了之置之脑后,而是想这个班同学不团结听说由来已久,农村来的学生和城镇学生有隔阂,住校生和走读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似有鸿沟。李志国和王守和动手打架,只是一个信号,同学不团结是根源。治标必须治本,因为不团结是建设班集体的一大障碍。在办公室解决问题时,李志国和王守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谁也不低头。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我不想就事论事、判他们两个各挨多少大板,而想借题发挥,作篇促进团结的大文章。
事后仅三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的佳节,是充满祥和气氛的日子。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这一天,我提前在黑板上写下班会题目:“相亲相爱一家人”。班会在欢快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乐曲声中开始。主持人张春琦点起十八根蜡烛(象征同学即将迈进十八岁的门槛)。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同学用48个苹果(因为全班共48个人)摆出心的图案。张春琦首先提问说:“我读几首古诗,请你们猜猜它们共同歌咏的是哪一个节日。第一首是杜甫的诗,这首五言律诗如下:‘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第二首是李白的诗,‘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间皆道是东都。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第三首是王健的诗,‘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第四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张正一,今选其一首五绝,‘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苍苍,远水澄如练,孤鸿迥带霜。’第六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皮日休写的,‘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第七首的作者是宋代的著名诗人苏舜钦的七绝,‘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月中。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王安石,大家都很熟悉吧,下面一首便出自他之手:‘海气看如洗,秋阳望却昏。光明疑不夜,清莹欲无坤。’苏轼,大家更熟悉了,下面一首就是他写的,‘银汉无声转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最后一首出自宋代大诗人-晏殊之手,‘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张春琦一口气读了十首古诗,座下不少同学早就举起了手。张春琦说:“啊!我们班真不简单,这么多人举手。大家一同回答,这十首古诗歌咏的是哪一个佳节?”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中秋节!”然后,主持人领头,全班背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雄浑的诗句、豪迈的情调、深远的意境,使同学们沉浸于艺术海洋之中。紧接着主持人又引导同学探究中秋节团聚的含义。这个班会的重头戏是大家合唱《至亲至爱的一家人》,伴随着优美动情的旋律,全班同学的情绪达到高潮。最后,我画龙点睛做了总结:“今年的中秋节或许是你一生中最不平常的中秋节,我们48位同学团聚在一起,48颗心一同跳动。以前,以后,中秋节恐怕你都会与自己的家人欢聚一堂。其实,我们班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48个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我们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就有情意。以后的一千个日夜,我们就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生活、成长。让我们把今天的中秋节珍藏在心里,让我们大家携手并肩阔步向前。”《至亲至爱的一家人》旋律高扬,班会圆满结束。第二天,李志国和王守和握手言和。两人亲昵地你捶我一拳,我拍你一掌,笑得甜如蜜。
由两个同学动手打架,洞察到班级不团结的隐患,进而又联想到团结对班级建设的作用,然后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这种明察秋毫、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应该具备。而引用古诗,调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古诗的魅力,让古诗代替我们做思想教育工作,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