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建设 活动经纬 且行且思 他山之石 家校互动 荣誉之窗 网站首页
  荣誉之窗 更多>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班级文化建设专题网页>>他山之石
九1班班级文化建设案例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玉莉      来源:本站原创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用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良好的班级文化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不同于硬性灌输和强迫要求,它象一个大磁场,以强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更像一只无形的手,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积极上进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一、选准切入点:强抓班级文化建设 古代“孟母教子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智语,无不强调了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抓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精心创设较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学园,成为温馨和谐的学习乐园。我班的文化建设,我主张创设一个“洁、美、怡、育”的学习空间,我班建设有“三角”“一报”“一栏”。即图书角、花卉角、卫生角、黑板报、“2017中考励志”专栏。这些板块或散落在教室的墙面上,或伫立于教室的某个角落,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为教室平添了许多生机。图书角为教室这个空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墨味书香;花卉角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相映成趣,同学们早上或中午抽出宝贵的时间除草,浇水,或把花草端到阳台上让花草享受灿烂的阳光,为花草献出自己的爱心,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专栏和板报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是学生搜集下载、归纳整理、书写绘画的成果展示,又是学生求知、质疑、问难、感染、体验、陶冶、激励的实践基地,它们成了班级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2017年中考”专栏中有“拼搏、努力、奋斗、加油”等激励孩子们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在专栏中同学还这样写道:“诚实的话是刺耳的,但真诚的人是最可以成为朋友的。” “一个人快乐不算快乐,大家快乐才是快乐;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成为心灵沟通的朋友。 “相信自己‘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最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常帮别人行……” 这样的班级文化环境,达到了无声的育人境界:每面墙会说话,每个角落会育人,相信学生在这样的人文世界里,能自求自悟,快乐成长。 二、增强凝聚力,创设健康的心理文化 班级心理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班级里占先导地位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的体现。创设健康的班级心理文化是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排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保持学生健康稳定心理,激发学生爱好上进的热情,是产生强烈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保证。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是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这人际关系由三种关系组成;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乃至学校其他老师建立起文明友好、礼貌待人、通情达理、互信互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班主任要倡导和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对待、互相帮助、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要建立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平等待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关系。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关系氛围中,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群体成员之间和谐和融洽、相容和互补,理性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才能促使学生超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进。 三、创班级特色,拓宽班级育人渠道 要建设有特色的班级,育有个性的学生,就应该非常注重培育班级特色文化。所谓班级特色文化,就是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具体来讲,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超”。这个独特性和优异性从哪里来呢?它或者是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或者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优势、特长的,或者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特长而建立起来的。班级特色文化有十个特点:独特的指导思想,独特的知识切入点,独特的文化视角,独特的文化载体,独特的感染途径,独特的感悟方式,独特的情感体验,独特的行动实践,独特的管理手段,独特的评价制度。尽管班级文化的特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殊途同归的目的却是一个: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格基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行为习惯,在自求、自悟、自觉的大道上前进。 四、搭活动载体,以多彩活动来滋润学生 凡是学校开展的各项班队活动,我都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甚至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通过班会的开展学生不但受到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而且让他们知道班集体是要靠大家来爱护的。比如环保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的环境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环保问题,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都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效果很不错。 让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使班级文化建设这朵德育之花处处开放,时时飘香吧!
    附件:
版权所有: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 俄罗斯专享会官网入口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长汀南路29号 邮编:21314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