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专题网站>>名师工作室>>吴留珍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研讨记录>>文章内容
常州班主任培训心得(高小燕)
发布时间:2019-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高小燕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培训心得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高小燕

10月19、20日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暨教书育人案例培训,每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洗礼。三位专家用他们幽默风趣而又不失睿智的语言,侃侃而谈,讲述着他们和他们的学生们的故事,从头至尾未喝过一口水也未中场休息过,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了,台下聆听的我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天是刘习洪老师和郭文红老师作的报告,他们都是数学老师,其中郭老师还是李老师的弟子。他俩讲得都是有关家庭教育。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差异大多来源于家庭,他们的优缺点都可以从家长身上找到痕迹。有过调查,87%的学生认为他的人格和品格来自于家长。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80%的责任在于家长,家长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刘习洪老师主要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家校共育方面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家校共育可以实现,主要在于意识、基于关系、成于行动。然后他带我们走进他的石门实验小学611班家校共育,具体去了解家校共育要做什么、怎么做、会怎样。他把家校共育分成了四个重要阶段:班级规划阶段活动教育阶段家长互育阶段家校共读阶段

首先,他的终极愿望是:让每个孩子至少养成一两种好习惯,一辈子过着优雅的“贵族”生活。在第二个阶段里,他创设了大量系列主题活动。

第一个就就是做了一件感动家长的事。在做了大量工作,和学生和家长沟通好之后开始了班级《童眼看世界》活动。他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刘老师每周坚持当天将学生原汁原味的童趣童真打成电子稿发到班级博客上,要求家长每天进入欣赏并留下鼓励的点评痕迹,一周专门有一节课欣赏评奖作文,有进步就有奖励。随着孩子们越写越多,刘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有时要到半夜凌晨才能把孩子们的作文发上博客,这让家长很是感动。刘老师这样描述,“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之间感情,让家长讲投入就是一句空话。”有了感情,接下来的工作就越来越顺,在刘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家长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慢慢成立了班刊编委会,把孩子们优秀的作品刊登出来,发展到后来家长都竞相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和孩子的文章一起登上班刊,并以此为荣。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家长做到了陪伴和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

第二个活动就是《每周一字》,结合班级、学校等时事每周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并联系实际进行说文解字,充分利用一个字的教育性,开展微班会对学生进行熏陶。第三个活动是《书法成长之路,我们一起走过》。刘老师认为再高雅的艺术,如果只能在金色维也纳大厅展示,只有少数人能够感受和享受到,这样的艺术将毫无生命力。高雅的艺术只有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群众,才可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带着学生们由最开始的连笔都不会握,到临摹字幅,到写春联、义卖春联资助贫困家庭,再到到他们那最大的体育馆开书法展,而且是做到班级全员参与包括家长。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还有《户外生存大挑战》《重走红军路》等亲自体验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树立信仰,学会了勇敢顽强。不仅如此,连班歌、班服都是家长和孩子总动员,班服的设计、选优、草图、报数、联系厂家、收钱、交付、下发……;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班歌的作曲、填词,并且一起学唱。同时还通过《每日一星》调动家长资源,增进亲子了解,发现孩子的美,促进孩子进步。

    这么多的活动都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有些还需要长年累月地坚持,家长也会有懈怠的时候,这时就会出现刘老师温馨委婉的提醒,而且刘老师还坚持每天一条短信,成为了家长每天的期待。

第三个阶段就是家长互育阶段。教育者公认:现在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刘老师结合互联网,顺势而为,成立班级家长学校,提供交流平台,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优秀家长去引领和带动其他家长,实现互相促进和共同提升。每周六的晚上7:30-9:00每次一个家庭或者家长交流,其他家长进行互动。家长可以将自己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经验在群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家长也可以把自己教育孩子中的困惑和困难在群里和大家进行探讨。每次交流完后,由负责交流的家长或者家庭提供一份电子文字资料。后来刘老师还把这些文字资料整理并编成书出版了《我们这样做家长》,大受欢迎。    第四个阶段就是开展家校共读,使家长理念得以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与孩子共进。在成长学生的同时,促进家长同步成长。刘老师他是这样做的由家委会根据班主任的指导,购买要阅读的书籍。第一阶段家长自主读,第二阶段分小组读并撰写读书体会,第三阶段分享读书体会。周四晚上7:40-9:00,在QQ群进行分享和互动。只经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家长对自我的认识、对孩子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老师在家校共育上的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的地方。

    郭文红老师认为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她是让孩子和家长共写亲子日记,她要求家长写的第一条是为孩子点赞;第二条是每天家里温暖的事;第三是自选积极向上的事,不抱怨就行。并要求家长三陪:陪阅读、陪运动、陪写作。这一观点和做法也是和刘习洪老师不谋而合的。她还提到了教育者要唤起自己的学生努力成为好人的愿望,这让我想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是要好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唤起他们做好人的愿望,能帮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郭老师的“千瓣莲”理论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学生就像花骨朵,有时我们要有耐心去陪伴和等候。

    第二天作报告的是教育界大咖——李镇西老师,他被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称为是真正的教师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老师站在教育的更高处,他带我们分清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他说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且追求应试成绩,但不仅仅是考试和应试成绩,还有应试和成绩以外更丰富的素养。应试教育的错误不在应试,而在于只追求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他还认为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会转化后进生。而在“三好一会”的基础上能说会写才称得上是名师。他说我们老师要自己培养自己。有人曾经把他的专业成长概括为“四个不停”和“一片爱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爱教育爱学生。他自己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出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他说他的追求是职业幸福、心灵自由。他自豪地说他做到了他很幸福。现在李老师已有80本著作出版,他的学生几乎遍布全球,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金色的梦,然后把这个梦变成现实。”这三位专家都做到了,他们非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帮许许多多的学生编织和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踏上了各自的辉煌征程。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但变化的是科技、物质,不变的是人文、精神。我们真心对学生好,学生是能感受到的,让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们保持对教育的一颗初心,真正的去爱学生爱教育,相信我们也一定会看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 俄罗斯专享会官网入口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长汀南路29号 邮编:21314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