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建设 活动经纬 且行且思 他山之石 家校互动 荣誉之窗 网站首页
  荣誉之窗 更多>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班级文化建设专题网页>>活动经纬>>活动方案
84班班级文化建设(顾仁杰)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1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顾仁杰      来源:本站原创

 

八(4)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2015
一、指导思想 
具有班级特色、学习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逐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职务,担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学会在自主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并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解决集体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使集体和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 
3、 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并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之星评选制度,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具体内容: 
   
    班训 :诚信、团结、勤恳、进取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 :扬帆摆舵 奋勇拼搏 看我V班 气势磅礴 
三、具体实施过程
    1、完善班级德育工作规程:
        1)准备学期初进行班委换届选举,在本学期的常规工作中培养一批新的班级管理人才。
     2)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
     3)完善“值周班长”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使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2、完善班级文育工作规程:
        1)自主管理机制。
           ①设置多样化小组。如学习小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运动组等,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小组中当家作主。
            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③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主管理,增强主体自我调整能力。
         ④制定最优班级目标。班级每月每周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形成都力求使学生能认同,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行为。
       2)优化班级文化环境。
           ①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环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在受尊重的环境中,在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参与班级管理。
          ②十分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管理”中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学会自主,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物品放置井然有序,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3)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①开展好传统教育活动
            ②构建主体参与型的班级活动模式,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主持,自主进行活动评价。
③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开展课外综合兴趣小组活动,在互动中促进交流。
       4)开展各种各样的班内学习竞赛活动。从组织形式上分有:小组学习竞赛、大组学习竞赛、个人学习竞赛;从内容上分有:语文、数学、英语和其它课外知识等方面内容的竞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
         5)及时反馈。对于每个学生在“自主、创新、合作、竞争”方面的具体表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的状况及成效,将通过书面的或口头的形式及时告之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
      6)定期总结。利用读报课、主题班会课,针对学生及班级存在与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并分别由教师或学生分别主持,进行分析与总结。以达到及时调整,更快进步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形成良好的班风。
    附件:
版权所有:294俄罗斯登陆官方 - 俄罗斯专享会官网入口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长汀南路29号 邮编:21314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